> 重点推荐 > 大通县塔尔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大通县塔尔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传元朝末年(907)这里是藏族牧民的游牧区,建有一小寺院并筑有土塔一个,后毁之,此地形东北高且靠东山根,像月湾形状,故名塔尔湾。
因地处东山的山湾处,故称塔尔湾。据传,该地元朝末年建有一座名为“窝尔措寺”的小寺院,后毁之。清乾隆十五年(1750),从民和等地迁来回族居住。
原为汉民居住,明洪武四年建村,叫田家庄。清光绪七年(1881年)回移居汉,由柳树庄回族住入田家庄,则称旧庄子。其位于上半部,故名为上旧庄。
据传,光绪年间,苏姓在此筑一石庄廓居住,后回族迁居此地,故得名石家庄。
明洪武四年(1371),汉族居住,叫林家庄。清光绪四年(1878)回、汉移居,佐士图回族住入旧庄,得名为旧庄子。又因其位于下部,故称下旧庄。
元末明初,甘肃凉州几户回族迁到此定居,其村庄在凉州庄与前庄之间,故名中庄。
明、清年间,汉、藏族杂居。清光绪二十一(1895)年,汉族迁往他乡,回族迁来居住。村位于一条沟内,且有一眼可供人畜饮水用的山泉,因此得名泉沟。
元末明初,有甘肃凉州八家台的八户人家,迁到此定居,沿用原名凉州庄。
元末明初,有回族从甘肃河州临夏台子庄迁到此定居,沿用原籍地名河州庄。
元末明初,为汉、藏族族杂居区。清光绪年间,居民从东峡乡克麻尔村迁来,居住此沟。因沟岔两侧陡坡上,多有野生韭菜,得名韭菜沟。
意为驻地位于一条沟一半处的村民委员会,故名。
始建于明末清初,因此地药草很多,故名药草滩;1958年公社化时,为了便于领导,将村按地形分为东、西两庄,此村位于药草滩东部,故名东庄。
始建于明末清初,因西北角筑有当地群众搞宗教活动的阵疙瘩,故名疙瘩庄。后变为格达庄。
明朝有藏族居住,因在沟口处修有土塔一座,以塔得名塔尔沟。
明末清初,有个姓王的藏族王爷居住,命其庄为王庄,故名。
始建于明末清初,因此地药草很多,故名药草滩;1958年公社化时,为了便于领导,将村按地形分为东、西两庄,此村位于药草滩西部,故名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