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足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大足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东关镇。

民国九年(1920年),置城厢镇;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城厢镇析置观音、太极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并城厢镇、观音、太圾乡建西城镇。

1951年,东关镇并入西城镇后,命名城关镇,属第一区。

1956年,改为县属镇。

1981年,城关镇更名龙岗镇。

2002年6月,析龙岗镇、城南乡置龙岗街道。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东关镇。

民国九年(1920年),东关镇改置城厢镇;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析置观音、太极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并城厢镇、观音乡、太圾乡建西城镇。

1951年,西城镇与东关镇合并,取西城镇的“城”字,东关镇的“关”字,命名城关镇,属第一区。

1956年,改为县属镇。

1981年,城关镇更名龙岗镇。

2002年6月,从龙岗镇、城南乡析出,置龙岗街道。

明清时,境域属大足县汶水里。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称帝,国号周。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至十九年间(1680年),双桥境域为吴三桂占据。

1976年5月正式成立重庆市双桥区双路街道,管辖双路地段和双路老街的全部城镇区域,下辖双路街、江酉庙巷、三岔路、开发区、双龙西路5居民委员,办事处驻双路街22号。

1996年3月,双桥区撤乡建镇,调整双路街道管辖范围并更名迁址,管辖范围调整为原四川汽车制造厂厂区和家属区所在的响水桥以东地区及龙滩子地区,将原双路街道管辖的5居民委员会划归双路镇,原双桥区双路街道更名为重庆市双桥区龙滩子街道,机构职能、人员顺延,办事处迁至园堡村,并先后设立了7居民委员会。

2001年,整合为3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1年9月24日,双路镇的龙星村、太平村划归龙滩子街道,至此,龙滩子街道由原来只管居民委员会扩大为同时管理2村民委员会。

2011年10月,重庆市双桥区龙滩子街道更名大足区龙滩子街道。

明代,双路街道一带已有人口聚居,形成村落。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乡保。

1949年12月,称乡村。

1958年,实行公社制。

1984年,为双路乡。

1996年4月18日,双路乡改为双路镇。

2001年10月,将龙星、太平划归双桥区龙滩子街道。

2014年,双路镇撤镇,改为双路街道。

1974年12月12日,析元通公社、土桥公社建通桥公社。

1984年5月,撤通桥公社成立通桥乡。

1996年4月,撤通桥乡建通桥镇。

2014年,通桥镇撤镇改为通桥街道。

1953年,析城东、化龙、弥陀乡部分地域建米粮乡。

1955年,米粮乡并入弥陀乡。

1958年,撤弥陀乡成立弥陀公社。

1960年,登云公社成立。

1961年,由弥陀公社析置米粮公社。

1966年,登云公社更名为东风公社。

1967年,弥陀公社更名为八一公社。

1976年,撤东风公社复登云乡。

1981年,八一公社复称弥陀公社。

1984年,撤弥陀公社改置弥陀乡;撤米粮公社改建米粮乡。

1993年,弥陀乡和登云乡合并成立弥陀镇。

2003年10月,弥陀镇和米粮乡合并为智凤镇。

2014年,智凤镇撤镇,改为智凤街道。

唐末,为造兵器和石刻工具,龙水镇境域因距西山煤、铁矿较近,濑溪河畔铁匠聚集,红炉作坊四起,逐渐形成集镇;唐乾元二年(759年),为静南一场镇。

宋时,为大足十三场镇之一,为商业场镇。

清康熙元年(1662年),随大足区划归荣昌代摄。

清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大足县,境域属之。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改镇为归化场。

清宣统元年(1909年),归化场改为龙水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龙水镇析置新建乡。

1949年,龙水镇同时为大足区第四区和龙水区治地。

1951年,分建龙西乡,为大足区第四区治地。

1953年,升为县直属镇。

1983年,随大足划归重庆市管辖。

1993年12月,复隆、玉龙乡析出单独设镇。

2003年12月,撤复隆镇,并入龙水镇。

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回龙乡析建香山乡。

1958年,香山乡改设香山公社。

1967年,香山公社更名东方红公社。

1977年,东方红公社更名为宝顶公社。

1984年,宝顶公社改为宝顶乡。

1993年,由宝顶乡改为宝顶镇。

2003年12月,化龙乡并入宝顶镇。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属永安里。

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中敖场改为中敖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中敖乡改为中敖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敖镇改为中敖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复改中敖联保为中敖镇。

1993年5月,转洞乡、麻杨乡、中敖乡并入中敖镇。

2003年10月,天山乡并入中敖镇。

2011年11月,属大足区。

清康熙元年(1662年),移民胡氏先祖到三驱镇一带垦荒建宅,取名为老鹤场,属嘉胜里。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置为第五区。

1949年12月,第五区改称第三区。

1955年12月,第三区改称三驱区。

1994年1月,三驱区改为三驱镇。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场。

清宣统三年(1911年),从三驱镇分出,设立宝兴乡。

1993年12月,宝兴乡和柳河乡合并为宝兴镇。

宋代,属顺化里。

清代,属玉峰里。

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龙水分设玉龙乡。

1985年7月,由玉龙乡改为玉龙镇。

清代,属玉峰里龙水镇,小地名叫“麻柳湾”。

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政兴场,从龙水镇析设马跑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大足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并石门、马跑乡合并,命名石马乡。

1949年12月,属大足县第五区,为区治地。

1953年4月,析设石门、团结2乡。

1956年9月,石门乡并入石马乡。

1958年3月,团结乡并入石马乡,改设石马公社。

1961年,析设团结公社。

1984年10月,改为石马乡。

1993年11月,撤销石马区、石马、团结乡,组建石马镇。

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拾万乡。

1958年8月,拾万乡改为拾万公社。

1984年6月,拾万公社复置为拾万乡。

1993年11月16日,拾万乡、协和乡合并成拾万镇。

清朝时期,属曲水里。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回龙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三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第二区。

1949年12月,属第六区。

1953年10月,回龙乡析置长田乡。

1956年1月,长田乡并入回龙乡。

1958年10月,回龙乡改为回龙公社。

1984年1月,由回龙公社改为回龙乡。

1993年12月,由回龙乡改为回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