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东钱湖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东钱湖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宋时从丽水来此定居,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翔凤乡。

1946年9月,属韩水乡。

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属韩岭乡,1953年属韩岭镇。

1956年,建象坎高级农业合作社,属韩岭镇。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韩岭大队(管理区)象坎耕作队。

1961年,为韩岭公社象坎大队。

1983年,改名象坎村,属韩岭乡;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2001年时因建设高尔夫球场,一部分村民安置到钱湖人家。

宋时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翔凤乡。

1946年,属韩水乡。

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5月,改属韩岭乡。

1953年属韩岭镇韩水乡韩岭乡,韩岭镇政府驻韩岭村。

1956年,建立岭湖、东升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韩岭大队(管理区)韩岭耕作队。

1961年,为韩岭公社韩岭大队。

1963年,属下水公社。

1983年,改名韩岭村,属韩岭乡;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明永乐(1403-1424)年间从下水洋山岙进行定居,形成聚落。

至清末,均属翔凤乡。

1946年,属亭溪乡。

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属俞塘乡。

1956年,属韩岭乡,建俞塘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韩岭大队(管理区)城杨耕作队。

1961年,为韩岭公社俞塘大队。

1983年,改名俞塘村,属韩岭乡;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明时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翔凤乡。

1946年,属亭溪乡。

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属俞塘乡。

1956年,改属韩岭乡,建城杨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韩岭大队(管理区)城杨耕作队。

1961年,为韩岭公社城杨大队。

1983年,改名城杨村,属韩岭乡;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唐时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翔凤乡。

1946年,属渔源乡。

1949年5月后建村,1951年3月,属莫枝乡(镇)。

1956年,建莫枝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东钱湖(钱湖)公社莫枝大队(管理区)莫枝耕作队。

1961年,为莫枝公社莫枝大队。

1983年,改名莫枝村,属莫枝镇;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明时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翔凤乡。

1946年,属渔源乡。

1949年5月后建村,1951年3月,改属莫枝乡(镇)。

1956年,建殷湾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为东钱湖(钱湖)公社莫枝大队(管理区)殷湾耕作队。

1961年,为莫枝公社殷湾大队。

1983年,改名殷湾村,属莫枝镇;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明时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手界乡。

1946年,属渔源乡。

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改属沙家乡。

1956年,归属下应乡,建红林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莫枝大队(管理区)红林耕作队。

1961年,为莫枝公社红林大队。

1983年,改名红林村,属莫枝乡;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村民主姓戎,宋时从河南迁苏州后从苏州分族来此定居,形成聚落,原称舒家岸(舒江岸),至清末,均属手界乡。

1946年,属渔源乡。

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属沙家乡。

1956年,归属下应乡,建红舒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下莫枝大队(管理区)红舒耕作队。

1961年,为莫枝公社红舒大队。

1983年,改名红舒村,属莫枝镇;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宋时形成聚落,李、励、朱三大主姓。

至清末,均属手界乡。

1946年,属渔源乡。

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属沙家乡,为乡政府驻地。

1956年,建五四高级农业合作社,同年划属下应乡。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莫枝大队(管理区)五四耕作队。

1961年,为莫枝公社五四大队。

1983年,改名沙家垫村,属莫枝镇;1992年5月,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明时形成聚落,村民主姓王、余、朱、方诸姓。

至清末,均属翔凤乡。

1946年9月,属大公乡(镇)。

1949年5月后建村。

1956年,建建设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大公大队(管理区)建设耕作队。

1961年,为莫枝公社建设大队。

1983年,改名建设村,属莫枝镇;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村民主姓忻,明时从福建南安迁来定居,形成聚落。

至清末,均属翔凤乡。

1946年,属大公乡(镇)。

1949年5月后建村,1956年,建红卫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大公大队(管理区)红卫耕作队。

1961年,为莫枝公社红卫大队。

1983年,改名陶公村,属莫枝镇;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元至正十三年(1353)有戴氏迁入,明有袁氏迁入,戴、袁为大堰头主姓,周氏迁入于明朝。

遂形成聚落。

大堰头在1931年称永治村,后为永治乡。

1946年,属鸣凤乡。

1949年,属大公乡。

1950年6月至10月,属冠音乡。

1958年,为东钱湖(钱湖)公社云龙大队(管理区)大堰耕作队。

1961年6月,为云龙公社大堰大队。

1971年,属莫枝公社。

1983年,改名大堰村,属莫枝镇;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大堰村在2004年5月28日,依照东钱湖总体规划,建设“宁波柏悦大酒店”,全村整体拆迁,村民大多数搬迁到钱湖人家和隐学山庄社区居住。

宋时形成聚落,至清末,均属老界乡。

1946年9月,属高钱乡。

1949年5月后建村。

1956年,建高钱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天童公社高钱大队(管理区)高钱耕作队。

1961年,为高钱公社高钱大队。

1983年,改名高钱村,属高钱乡;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2009年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多数村民住宅整体拆迁,安置在高钱生态村和清泉山庄等小区。

村民主姓史,南宋中叶下水史氏后裔迁此定居发族,形成聚落。

至清末,均属阳堂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属高钱乡。

1949年5月后建村。

1956年,建合胜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天童公社高钱大队(管理区)合胜耕作队。

1961年,为高钱公社合胜大队。

1983年,改名前堰头村,属高钱乡;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

宋时形成聚落,村民主姓余,X时从象山迁来定居。

至清末,均属阳堂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9月,属高钱乡。

1949年5月后建村。

1956年,与姜浪社合并,建姜梅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天童公社高钱大队(管理区)姜梅耕作队。

1961年,梅湖与姜浪分离,为高钱公社青山大队。

1983年,改名梅湖村,属高钱乡;1992年属东钱湖镇;村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