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东镇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东镇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隶属于东镇,位于侯马-风陵渡公路以及南同蒲铁路北部,按区域划分,得名路北社区居民委员会。
因位于东镇镇,辖区管理范围为侯马-风陵渡公路以及南同蒲铁路以南,按区域划分,得名路南社区居民委员会。
因位于县城东北部,古时为邑境大(集)镇而得名。周时称鹄川,隋时称甘谷,曾移县治于此,镇北有甘泉。元时称甘泉镇,近代改称东镇。
因位于东镇集镇的西部而得名。
清光绪三年,山东青州、曹州二府遭灾,有30余户人家逃荒定居此地,俗称山东村;后因村民皆为山东移民,村位于东镇以东,改名为东鲁。
古称裴(原字为上非下邑)城,为裴氏始受封之地,后演变为裴村。《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裴氏家族的宗祠在裴柏村。
相传古时为裴氏官员返乡省亲所居庄园而得名;另传元时村名为南仓底,后村里几家大户争相要以自己的姓氏定村名,经协商后改村名为官庄。
相传古时裴氏庄园仓库设在此地而得名。
因姚姓人家先居此地称姚村,后分为东姚、西姚两村,清时属本县东乡,称东乡姚村,后简称为东姚。
1958年因修建吕庄水库,把临水库下游的吕庄村村民85户469人迁至现址。1960年2月开始搬迁,1962年全部人住,搬迁初起名益民村,后改为新农村。
因村地处东镇和礼元两镇的中间而得名,后分上、下、南、北中庄。为上中庄、下中庄、南中庄、北中庄、马家沟、中庄洞6个自然村合称中庄村。
古时东镇分为上、下东镇。后称下东镇为东镇,称上东镇为上镇。
古时岭前有一股泉水,村北倚峨嵋岭,南临沫水川,地处岭间平川同沫水川的交接处而得名。
此地古有白龙潭(清代咸丰年间淤积),因村位于白龙潭边得名白村,后分上白、下白、东白三村,因该村居白龙潭上方,称上白。
此地古有白龙潭(清代咸丰年间淤积),因村位于白龙潭边得名白村,后分上白、下白、东白三村,因该村居白龙潭下方,称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