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废旧址“戒角塘”设新址,故名新塘。 |
境内方家坡、万家寨各有一条河流至双河桥处汇合。所在地为双河,故名。 |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该地修建有一庙宇。 |
据清道光年间,此地因洪灾造成地陷,深500米,面积约2500平方千米,当时人们称之为垮坎,又谓下塌坝。数年后,廖姓文人认为“塌”不吉利,讲其改名下塘坝,故名。 |
该地有前后两个坪,此坪位置靠前,故名前坪。机构设于于前坪村。 |
该地境内有块很大的坪坝,分为上坝、中坝、下坝,该地位于最下方,故名下坝村。 |
相清嘉庆年间,白莲教败仗逃跑时,战旗倒在廖家屋场旁大路正中,拦住行人(即“栏”),即“横栏”。 |
因该地有条河,河两边有分支溪流,故名河溪。 |
该地四周高山环绕,像一个被围住的园子,形似盆地,盛产木材、板栗树,故名木栗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