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属南顺里,1949年初属北团区隔川乡,1954年划归附城区隔川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联益大队,1958年底属附城公社联益大队,1984年属文川乡联益村,1993年属隔川乡联益村,至今沿用。 辖:马路上、积德堂、三大门、桥哩上、大山坝五个自然村。 |
据传宋末文天祥移军漳州时,过此地休整月余,曾教乡民烧制陶器并动员在交通要冲建茶亭以供行人解渴纳凉,1949年后出土过若干宋陶碎片为证。 宋为南顺里,1949年初属北团区隔川乡,1954年划附城区隔川乡,1958属超美公社,1958年底属附城公社隔川大队,1968年与联益合并改称隔联大队,1984年与联益分开属文川乡隔川村。 1993年9月属隔川乡隔川村委会。 辖:徐屋、世康、三门对、前堂门、上园门、隆兴街、黄屋、下士曹、屋背山、大井头、添灯下、栗树园、仙宫前、竹岗山、羊屋、火烧坪、岭背洋十七个自然村。 |
宋代属南顺里,1949年初属北团区隔川乡,1954年划为附城区隔川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隔川大队,1958年底属附城公社隔川大队,1962年属附城公社红川大队,1972年又改隔川大队,1984年属文川乡朱余村委会,1993年属隔川乡朱余村委会,至今沿用。 下辖:朱坊、东山、廖田、天灯下、五方坪五个自然村。 |
1949年初属北团区隔川乡,1954年划归附城区隔川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隔川大队,1958年底属附城公社隔川大队,1968年属红川大队,1984年属文川乡井坑村委会,1993年属隔川乡井坑村委会,至今沿用。 下辖:井坑1个自然村。 |
1955年成立初级社时,组成三个社即竹林、竹光、星光,1957年成立高级社时各取一个字名竹光。 宋代属南顺里,1949年初属北团区隔川乡,1954年划归附城区隔川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隔川大队,1968年属附城公社隔川大队,1984年属文川乡竹叶山村。 1993年属隔川乡竹叶山村,至今沿用。 下辖:竹叶山、张屋山、祠堂背三个自然村。 |
1949年初属北团区隔川乡,1954年划为附城区隔川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新营大队,1958年底属附城公社新营大队,1966年并红川大队,1972年改称隔川大队,1984年属文川乡新营村,1993年析文川乡置隔川乡新营村,至今沿用。 下辖:新营村、大坪头村两个自然村。 |
宋属南顺里,1949年初属北团区隔川乡,1954年划归附城区隔川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隔田大队。 后属附城公社、城关公社、城郊公社时仍称隔田大队,1984年9月属文川乡隔田村,1993年属隔川乡隔田村,至今沿用。 下辖:芜哩、大岭背、丰塘、垅尾、山子尾、地前山、大坪山、龙岗路、挖子桥、大树垅、鲤鱼塘、祠堂坪、新井十三个自然村。 |
宋代属南顺里,1949年初属附城区张坊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1958年地属附城公社西洋大队,1968年并入西松称红心大队,1972年改称松洋大队,1984年属文川乡松洋村委会,1993年属隔川乡松洋村委会,至今沿用。 下辖:松树垅、波洋二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松树垅自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