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建村。村南山高而平直,昔堪舆师说“横梁吊钟,钟盖村庄”,取名“钟盖”。后以方言谐音陈“上堺”。1980年地名普查时以“堺”字为生僻字,改为今名。 |
明、清时代建村。原名“内山”,以地形像铜锣,又名罗山,故名。 |
明代以村头拱桥溪瀑布水花飞溅,旭日映照,如果彩霞,取名“霞界”。后以方言近音叫“下堺”。1980年地名普查时以“堺”为生僻字,写为今名。 |
明、清时代建村。村中黄固溪与拱桥溪交汇处昔建有亭式石拱桥(此桥1972年改造为公路桥),故名。 |
原以方言谐音称“迎固”,“迎”作“赢”解,意即胜过往昔。现以“迎固”称之,故名。 |
明、清时代建村。早为洪氏到此定居,因地处高山,取名“洪高山”。后邓姓人迁入。洪氏衰绝,简称“高山”,故名。 |
明、清时代建村。清嘉庆甘二年高山村民邓烈辉到此烧石灰,房屋建在靠近山口(方言称“隔”),称为“隔顶厝”,顶为山名“南畬头”,故名。 |
村里有座小山,其形似牛,溪边有个石头像猪,俗名“牛猪”。后以方言谐音雅称“吾地”,继而衍为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