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街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下辖2个居民小组,社区总户数436户,1254人(少数民族24人)处于省道309线上,为镇政府所在地。东邻燕岩村,西、南、北面均与福来村接壤。社区四面环山,旁依古蔺河山清水秀,平均海拔343米。辖区内有三条街道,前进路长800米,民主街长500米,曙光路长500米。社区内主要以小商品经营、腊制品加工,小型手工加工业为主,有个体工商户300余户。居民以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
意指解放战争胜利,共产党给村民带来了幸福,人民当家作主,故名福来,故名。1951年建村为福来村,属德耀乡;1958年为福来大队,属德耀公社;1981年大队改村为福来村,属德耀乡;1992年撤区并乡设镇设德耀镇;2004年强村扩组,福来村与清河村、宜乐村合并组建为福来村,属德耀镇至今。 福来村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38人。全镇耕地面积2168.75亩,森林面积12454亩,森林覆盖率68%。村内有来福寺。本村开发涵盖民宿、餐饮、康养、水上乐园于一体的农旅游综合体,发展农民专合社7家、家庭农场1家,水稻50余亩、玉米800余亩,主要经济作物为甜柿500余亩。 |
取红星闪闪发光之意得名红光,故名。1951年建村为兴隆村,属德耀乡;1958年更名为红光大队,属德耀公社;1981年大队改村为红光村,属德耀乡;1992年撤区并乡设镇设德耀镇;2004年强村扩组,红光村与平和村、平义村合并组建为红光村,属德耀镇至今。 红光村位于德耀镇西部,与箭竹乡富强村相邻,辖区面积20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713户2699人。发展种植烤烟1000亩、高粱400亩。利用优质水资源养殖高端冷水鱼,肉质鲜美营销全国各大城市,并利用冷水鱼养殖基地打造农旅相结合的发展新思路,带动民宿、农家乐等发展。 |
燕岩村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12个村民小组,全村698户,总人口2805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171户828人。森林面积22467公顷,森林覆盖率68%。本村主要靠种植烤烟、玉米、土豆、红薯等农作物为主。燕岩村属于德耀镇唯一的少数民族文化村寨,有苗族、彝族,建设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广场,有苗族非遗文化芦笙制作,主要销售往叙永、古蔺一带,芦笙销售供不应求。 |
集美村,又名龙美、大龙塘,位于德耀镇西北部,地处边远高寒山区,平均海拔850米;距县城20公里,距德耀政府8.7公里。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650户,村民小组6个,人口2551人。古叙高速与古叙铁路横穿集美村。有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个(约784亩),脱贫攻坚产业园一个(约500亩)。目前打造种植业:水稻1800亩,玉米1000亩,金银花300亩,魔芋20亩,养殖土鸡22000只,龙美酒厂1个,生猪养殖场两个,辖区内有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2个。 |
凤凰村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42人,总户数669户,森林面积862公顷,森林覆盖率47%。本村打造稻鱼共生示范园区1000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8家,扶贫车间1家,高标准大米工坊1个,建成高标准农田500亩,打造天台贡米、稻花鱼、赶黄草、银花等中药材特色产业。本村以农旅融合发展为中心,初步形成稻鱼共生等1+N的发展模式,借用风力发电厂、清风岭、二十八宿等旅游景点发展壮大本村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垂钓、农事体验等。 |
双凤村辖区面积12平方千米,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18人。森林面积4800亩,森林覆盖率26.6%。主要粮食作物为优质水稻,约1800余亩,种植玉米95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赶黄草、魔芋、金银花。畜牧业主要是养殖土鸡,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园1个,辖区内专业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3个。本村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清风岭”和“天湖(烂坝水库)”自然景观,有清风岭连接线700米景观大道,围绕古蔺—黄荆(德耀段)公路两旁栽种观光型花木共10公里,初步实现一地一景、景随车移、路景交融的公路景观。 |
柏坪村位于德耀镇东面,距离德耀镇政府驻地8千米,辖区面积12平方千米,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有598户2265人,林地5685亩,平均海拔1000米,森林覆盖率60%。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种植约6000亩。主要经济作物为赶黄草,种植约200亩;积极探索“农户+村集体+公司”乡村振兴新模式,建成稻蛙共生示范基地15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