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鹤壁市各县区历史沿革

鹤壁市各县区历史沿革

金代设鹤壁镇。

明清时期曾设鹤山镇。

1950年属汤阴县第二区。

1952年鹤壁集西陈家庄建第一对矿井。

1954年成立鹤壁矿区办事处。

1957年析汤阴县地置鹤壁市,设中山、鹤壁2街道。

1959年中山街道并入中山煤矿公社,鹤壁街道并入陈家庄煤矿公社。

1960年中山、陈家庄、闾寨3公社合并成立鹤山煤矿公社。

1961年分设鹤山区、陈家庄公社。

1967年鹤山区更名为工农区。

1980年复为鹤山区。

1998年原淇滨区的鹤壁集乡、姬家山乡划入。

1948年前属太行行署五专区。

1949年属汤阴县。

1957年属鹤壁市。

1958年成立大胡公社。

1960年改为山城公社。

1961年分设山城区、鹿楼公社。

1965年设立鹤壁市郊区。

1997年浚县大赉店镇划入。

1998年鹤壁集乡、姬家山乡划入鹤山区,石林乡、鹿楼乡划入山城区。

2001年更名为淇滨区。

2008年浚县钜桥镇划入。

春秋属卫。

秦为东郡地。

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以地有黎阳山(又名黎山,今大伾山)得名。

王莽时改名黎蒸。

东汉复名黎阳县。

三国、西晋因之。

东晋永和七年(351)置黎阳郡,辖黎阳县。

太元十四年(389)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

北魏孝昌年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

东魏天平元年至武定八年间(534-550)置黎州,辖黎阳郡。

北齐废黎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复置黎州,辖黎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

十六年(596)置黎州,辖黎阳县。

大业二年(606)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

唐武德二年(619)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

六年(623)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

贞观十七年(643)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

北宋端拱元年(988)置通利军,辖黎阳县。

天圣元年(1023)改安利军。

熙宁三年(1070)废军,黎阳县属卫州。

元祐元年(1086)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

政和五年(1115)置浚州,辖黎阳县。

金皇统八年(1148)改浚州为通州。

天德三年(1151)复名浚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为县,始称浚县。

清顺治元年(1644)属直隶省大名府。

雍正三年(1725)改属卫辉府。

1913年属河北道。

1927年属河南省第三行署(驻安阳)。

1928年属第十三行署。

1930年属冀鲁豫边区行署。

1938年属第十三行署(驻辉县平罗镇)。

1947年属第四行署。

1949年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1952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

1957年属新乡专区。

1962年复属安阳专区。

1970年属安阳地区。

1983年属安阳市。

1986年划属鹤壁市。

古为沬邑。

夏为冀、兖二州之域。

殷商晚期为国都,帝乙、帝辛时更名朝歌。

西周初武庚、卫先后都于此。

春秋为朝歌邑。

战国属魏。

秦属三川郡。

西汉置朝歌县。

东汉因之。

三国魏置朝歌郡。

晋时为县,属冀州汲郡。

南北朝刘宋改朝歌县属司州部河内郡。

北魏分朝歌西北置临淇县,属林虑郡。

东魏复置朝歌县,分朝歌北为魏德县。

北周汲郡治此。

隋时属卫州,分朝歌东南置清淇县,后废清淇县和朝歌县,改置卫县,汲郡治此。

唐代置清淇县。

后几经废、置。

北宋先后属安利军、黎阳县、浚州通利军。

金属浚州。

元代于鹿台乡置淇州。

明洪武元年(1368)改淇州为淇县,1913年属河南省豫北道,后改属河南省河北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

1933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1952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

1954年并入汤阴县,原淇县城关改为朝歌镇。

1959年属新乡专区。

1962年复置淇县,属安阳地区。

1983年属安阳市。

1986年属鹤壁市。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