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村位于七里坪镇西南部。与城关镇陈新庙村,杨家村相邻结壤,红华公路东西贯穿村南。距红安县城九公里。全村辖地面积2062.5亩,其中耕地面积1027.5亩,(水田514亩旱地503.5亩,山林300亩。水面75亩)。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垸,189户,706人,陈祖村历史上就上一个丘陵岗地的典型农村,主要以粮油种植为主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村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民县委的指导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干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抢抓农业后动,促进养殖业生产,到目前为止,建设好一座村部学校一体占地面积1800平方的公共场所,新修一条水路返村公路,三口门前大塘全部水泥将彻,绿化村誉,已有百分60的农户位宅改建楼房。农业结构调整以地膜花生,水稻套种尤芽为主,新建板粟基地350亩,意杨基地1200亩,养殖业生产户平3天养猪3头以上,全村社会总产值的近500万元,人平纯收以达3600元,我们规划预计民2015年要达到生产值1000万之,人平纯收达到8000元村民位宅楼房95%以上,力争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
七家畈村地处红安县北部山区位于七里坪镇东南部,东与东岳庙村长塘边村接壤,南临子云寨村,西与紫云林长共山脉,北靠山西冲村,属方西河总支以南的中度规模村之一。 全村总版图面积约11平方公里,共有山林面积4000余亩,耕地面积1517亩,其中水田面积958亩,旱地面积559亩,7个自然垸8个村民小组1025人,其中党员33人,227户,家家有电话,户户有手机。 近年来,七家畈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兴建了田铺冲水库,吴家冲水库和坳口岔水库,整修当家塘10余口,从根本上解决了全村和群众用水难的问题,2007年人平纯收近2000元全村经济总产值285万余元,全村群众生活基本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全村行路难的问题,村支部村委会通过多方筹资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干群共同捐赠,兴建通村公路405公里基础6公里,兴建桥梁三座共投资110万元,曾多次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级组织”,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村度荣誉。 |
紫云寨村位于两路公路沿线东与麻城接址南上来花生两道拼接址全村总面积1553亩山林面积2000亩总人口1200人总户数300户9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垸有线电话200部手机用户无线电话用户两部,人平纯收2000多元,由于居住比较偏手机用户接的信号差给当地的通信联络和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望上级主要部门领导给予重视为时。 |
明清时属太仙乡明月会,民国时期属紫云乡,1952年属二区潭河乡。 1961年为七里区紫云公社四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将四大队、五大队合并命名东岳庙大队,隶属紫云公社,1978年属七里坪公社,1984年设区撤社设乡从东岳庙大队分出另设,命名长塘边村民委员会,隶属紫云乡,1987年撤区并乡隶属紫云乡,1999年撤乡合镇属七里坪镇至今。 长塘边村位于大别山地区,覆地公路穿越,东与麻城市顺河镇交界,南与子云寨村,七家畈村相邻,北与乃家垸村,高家垸村接壤,全村耕地面积906亩,山林面积3179亩,6个自然小组,6个小组,677人,其中党员20人,垸之有电话村的主导产业,以花生,中稻为主。 |
东岳庙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部与麻城市一山之隔是原子云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有著名的东岳庙市场,个体工商户200余家,聚农产品的购销售,加工于一体,油菜,花生,牛羊猪种养殖规模宏大。是著名的共和国开国少将赵鹤亭故里,村党支部村委会多年来励精图治以稳定发展为最大要务。村党支部村委会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
许葛楼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北部,八角庙水库区与城市相邻,是鄂东道委会和红二十五军之部旧址牌在地全村版图面积13000亩,其中山林面积8000亩,竹园面积1000亩,耕地面积1300亩,百年的上古树300余棵,一条5.5公里硬化水混道,15公里板粟基地盘山公路,全村9个村民小组226户,总人口1015人2007年人均纯收1800元。 二主导产业及特色资源: 许葛楼村支部,村委会遵对人均耕地少,山林资源丰富特点97年制定了发展林特产业的总体规划,制订了1,2,3,4,5绿色致富工程。按人平1亩竹园,2亩杉树,3亩板粟,4分菜园,5亩生态公益林的目标,发展林特产资源,全村已种植板粟3000亩,其中受益面积已有1800亩,新开发基地1200亩,板粟林中套种高山有机茶300亩,村民收入逐年递增,林特产业已成为许葛楼村的支柱产业。 |
明清时属明月会,民国时期属紫云乡,1952年属二区潭河乡,1961年为七里区紫云公社一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改为山西冲大队,隶属紫云公社,1978年属七里坪公社,1984年设区撤社设乡更名为山西冲村民委员会,属紫云乡,1987年撤区并乡,隶属紫云乡,1999年撤乡合镇属七里坪镇至今。 山西冲村简介 山西冲村位于七里坪镇东北角,与河南新县相邻,距七里坪镇12公里。属于丘陵地貌,土地肥沃,全村总面积8800亩,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6人,有劳动力720人,总耕地面积1995亩,以传统水稻、小麦等种植为主。 |
卢家湾村地处红安县七里坪东北部的山区小村,全村五个自然小组,112户,总人口445人,耕地面积513.33亩,其中水田面积391亩,旱地122.23亩。全村被红安县中型水库八角庙水库锁住,地理位置特殊,与全县两大国营林场子云林场六斛林场交界,和麻城市赵空家冲国营场交界,三面环山,一边靠水,全村总山林面积7500亩,森林履盖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七里坪的林业大村,也是林业资源保护最好的村,仅次于天台山,人工林占有面积小区1500亩,按林分类有杉树,板粟,桃子,梨子,全村有百分之二十的,山上有野生茶树能保自给,同里也有很多的中草药材,自然风光优美,每到春天山青水秀各种花草争艳开放,整个鸟语花香,空气质量优美,全村生活以绿色食品为主,无环境污染自八角庙水库更进卢家湾村有6045公里的水泥路基本做到了组织通公路,固定电话安装占全村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移动手机用户也占百分之四到五十,交通信息十分方便,虽然没有特色企业,但是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也是垂钓的好所在,每逢节假日有很多本地及涨河南的旅客来观光垂钓,郑重承诺,热烈欢迎各界人士和各位朋友来实地考究观光旅游和投资兴业,做到互利互惠。 |
明清时期属太仙乡,割茅会,民国时期属紫云乡,1952年属二区潭河乡,1961年为七里区紫云公社九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更名张家河大队,隶属紫云公社,1978年属七里坪公社,1984年设区撤社设乡更名为张家河村居民委员会,属紫云乡,1987年撤区并乡隶属紫云乡,1999年撤乡合镇属七里坪镇至今。 张家河村简介 位于八角袖水库脚下,全村940人八个村民小组,属八个自然村,总耕地面积968亩,山林面5000亩,全村党员28人村组干部14人,其中村干部3人,以地膜,中稻为主导产业。 |
明清时属太仙乡,柏林会,民国时期属百家保,1952年属二区袁河乡。 1961年为七里区袁河公社九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改为许张家大队,隶属紫云公社,1978年属七里坪公社,1984年设区撤社设乡更名为许张家村民委员会,隶属紫云乡,1987年撤区并乡,隶属紫云乡,1999年撤乡合镇属七里坪镇至今。 许张家村位于七里坪镇东南部,与张家河村、东岳庙街、麻城市毗邻,距七里坪镇15公里,省际出口路贯穿全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35户,总人口1236人,劳动力667个,总耕地面积1587.86亩,其中旱地476.86亩,水田1111亩,山林面积5000多亩。 |
高家垸村位于七里坪东北方向,南与卢家垸为界,北与余家畈村交界,东与国有大斛林场接壤,西与张家河、柏林寺毗邻。属于高山地貌,土地肥沃,粮食产量中等,交通较为便利。全村面积6000多亩,辖5个组,总人口610人,有劳动力230人,耕地面积877亩,人均耕地面积1.43亩,以传统水稻、小麦、油菜等种植为主。近年来,国家提倡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特、果、农村产业发展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 |
明清时曾属柏林会,民国时期属百家保,1952年属二区袁河乡。 1961年为袁河公社一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将一大队、五大队合并,改名袁英河大队,隶属紫云公社,1978年属七里坪公社,1984年设区撤社设乡原合并两大队分设,更名袁英河村民委员会,属方西河乡,1987年撤区并乡隶属紫云乡,1999年撤乡合镇属七里坪镇至今。 袁英河村简介 袁美河村位于倒水河南部。全村总人口724人,总耕地面积926亩,伍个小组,二个自然垸,村干部八人,全村党员人数23人,以地膜花生,水稻为主的主要产业。 |
明清时期属柏林会,民国时期属百家保,1952年属二区袁河乡。 1961年为七里坪区袁河公社柏林寺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将柏林寺、江朝二两个大队合并,命名柏林寺大队,属紫云公社,1984年设区撤社设乡更名柏林寺村民委员会,属方西河乡,1987年撤区并乡隶属紫云乡,1999年撤乡合镇属七里坪镇至今。 柏林寺村是位于七里坪镇东北面的家业大村,九个村民小组,十五个自然垸组成,全村版图面积8000余亩,其中总耕地面积1955亩,山林面积3500亩,这里山青水秀,资源丰富。 |
付家坳村位于七里坪镇东南面,总面积8800亩,其中山村面积3960亩耕地面积880亩,水域面积3080亩,总人口798人,水田567亩,旱地313亩,1990年至今兴办苗木,花卉基地至今,年育苗面积100余亩,2003年从南方引进紫心红苕良种种植与销售,并于2007年已成立《红安县九龙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方西河村地处红安县七里坪镇位子云乡所在地,与长新村建林村山西冲袁英河村相邻,全村共15个村民小组,共458户1934人,共有耕地面积1813亩,其中水田1644亩,旱地面积169亩,小组板粟面积180亩,封山面积2300亩。 近年来,干部群众积极响应上级发展畜牧养殖业生产,和种植业生产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目前以达到5户一头母猪,重点养猪大户5户,以地膜花生为支柱产业,村民收八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力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