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黄华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黄华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清乾隆年间,王氏迁此建村,在当地开山凿石建造房屋,故名“石楼”,沿用至今。
明隆庆元年(1567),晋人魏国才迁此立村。以姓氏定名“魏家庄”。
《刘氏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1662-1722),先祖刘振国从横水白壁村移居到林虑山下。见当地有座山神庙,庙旁荒草丛生,便将村名定为“庙荒”,沿用至今。
据崔氏节孝碑记载,清雍正年间(1678-1735),崔氏在此建村立户,故名“崔家庄”,沿用至今。
据明嘉靖十四年,李遇新率白莲教徒驻扎此地,知县方民怀牌孙禄率县兵围剿,久攻不下,七月二十七夜,天空乌云密布,县兵乘机进攻取胜,为感谢上天,此地建二龙庙。清初,陈氏在此建村,取村名“二龙庙”,沿用至今。
原名“纸坊庄”。郭氏墓碑记载,清朝初年,先人郭东贤由郎垒村北郭家庄迁此,见当地有个莲花池,有人在此取水造纸,便将村名定为“纸坊庄”。后简写为“止方村”,沿用至今。
原名“口头”,据李氏墓碑记载,清康熙年间(1662),李梦岭由上庄迁至此地,买下一片荒坡,在黄花沟沟口建村,故名。2000年左右,为发展当地旅游业,以黄华山命名,改为“黄华村”,沿用至今。
原名“白果屯”,相传1400年前,南北朝时期,此地有一棵遮天蔽日的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北周宇文邕屯兵于此,此后人称白果屯;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屯兵于此,且驻军最多,人称大屯,从此以后,白果屯改为大屯村,沿用至今。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王氏大户在三村之间建庙一座,王氏家族欺压其他姓氏家族改三村名为王家庙村。为区分,按地理方位分为北王家庙、南王家庙、西王家庙,王家庙为三个自然村的统称,沿用至今。
当地庙内钟文记载,明嘉靖年间,此村原名“姚家水洼”,因姚氏在此定居得名。后杨氏先人杨恒在县衙做事,将村名改为“杨水洼村”。
清康熙年间,外地人胡世弼迁此立村,故名“胡家庄”,沿用至今。胡家庄村民委员会,是由胡家庄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元末年,有军队屯兵于此,盖了一座土岗楼,人称“土楼”。明初,晋人姬氏迁此定居,取村名为“土楼村”,沿用至今。
明朝初期,始祖莫化龙、莫化虎两兄弟迁此立村。见当地桑树遍地,便将村名定为“桑园”,沿用至今。
具体建村时间失考,当地因常年雨水冲刷,道路坑洼不平,故名“圪道村”,沿用至今。
原名马家庄,明代马氏首迁此地得名。后因北面也有个马家庄,此村在南,改称“南马家庄”,沿用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