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镇地处县城,是景谷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属坝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白龙、威远、乡3个社区居民委会和芒冒、威远街2个村民委员会,20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镇有11149户,总人口25114人,其中农业人口47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7人。有傣、彝、拉祜、回等少数民放人口11537人,占总人口的46%。其中,傣族6695人,占27%。海拔最高1727米、最低913米,平均海拔1320米;年平均气温20.8C;平均降雨量1554.9毫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847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86元;镇级财政实现收入475万元,支出498万元,财政自给率95%。粮食总产量为1747吨,农民人均有粮369公斤。 有个体私营企业2183个,从业人员3860人,其中私营企业33户,个体工商户2150户,营业总收入16300万元,上缴税金764万元。 有1所小学,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幼儿园1所,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229人。
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有可耕地面积6333亩,其中水田2159亩,旱地4174亩。可机耕面积3128亩(占49%);有热区面积6333亩,已开发利用6330亩(占99%);有林地面积1040.8公顷,森林覆盖率36.18%,活立木蓄积量87700万立方米。2003年末,全镇所有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三通”。 威远镇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的侨乡,境内大寨官佛寺内有被誉为“中国塔林一绝”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包树、树包塔”,傣寨芒冒从泰国清迈引进种植的第一株象牙芒果始祖树仍然枝繁叶茂,始祖碑位于芒乡大道旁,与芒冒村傣族文化娱乐中心(筹建)相对应,自成一体。傣族文化娱乐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景谷东大门上的重要景点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傣族建筑群。。 |
"位置面积:永平镇位于景谷县城西南53公里处,和双江、临沧交界,国道323线穿增而过。交通扼景谷南部五乡镇咽喉,是景谷南五乡镇物资集散地,总面积 为1165.66平方公里,是景谷面积最大的镇,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8.4%,平均海拔1250米,勐戛河自南而北经坝子流入澜沧江,河道西岸土地平坦肥沃,物产丰富,是全镇商品粮的生产区。
人口民族:到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4938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人。世居民族有汉、傣、彝、拉祜、哈尼、布朗、回族等15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6130人,占总人口的53%;其中:傣族15456人,占33%;彝族8843人,占19%。是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和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大镇。 地理气候:永平镇位处横断山脉南端,是思茅市最大的坝区,坝区面积60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2—20℃;最冷月为1月,温度是11.7—13℃;最热月为6月,温度为22.3—24℃;全年无霜期350天,年降雨量1230—1410毫米,全镇最高海拔2148米,最低海拔774米,平均海拔1110米左右。 土地资源:永平镇域面积1165.6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水田48546亩,旱地60466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2亩。 能源:勐戛河自南向北经坝子流入澜沧江,流域面积312.6平方公里,拥有水资源总量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50万千瓦,河道西岸,土地平坦肥沃,物产丰富,是全镇商品粮的生产区。 森林资源:全镇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136.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81万立方米,占全县蓄积量的五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55%。2003年共育林26410亩,其中思茅松20000亩,桉树6410亩。镇内森林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两大类,其中速生丰产树种思茅松占林地面积的92%,树下盛产鸡纵、红菌、羊肝菌等野生菌类,因森林茂密,林中动物种类繁多。 热区资源:全镇共有热区资源50万亩,占全县热区面积21%,居全县第一,已开发热区面积21.2万亩,占42%。 民族文化资源:永平镇是多民族杂居镇,民族风俗各异,尤以傣族和彝族文化极富地方特色,傣族的泼水节、推山节、采花节、朝山节、关门节、开门节、新米节及彝族的“二月八”、“火把节”等都极富民族特色。 |
正兴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62公里,总面积883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164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1992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6人。有汉、傣、彝、哈尼、回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786人,占总人口的54%,海拔最高2920米,最低890米,平均海拔1905米;年平均气温20.1℃;年平均降雨量1251毫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880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849万元;地方性财政收入实现213万元,财政支出624.06万元,财政自给率34%。农民人均有粮44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096元。有各类企业385个,从业人员1650人,其中,股份有限公司1个,私营企业2个,个体企业382个,营业总收入7031万元。有中学1所,小学1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7%,巩固率99.6%;初中学生入学率99%,巩固率98.5%。 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有可耕地面积37424.96亩,其中,水田11251.7亩,旱地26173.26亩。有热区面积29470.96亩,已开发利用4300亩(占15%)。有林地面积43129.7公顷,森林覆盖率70%,活立木蓄积量401.5万m3,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1654口,沼气普及率39.4%,平均每2.6户拥有1口沼气池。有1座蓄水量44.8万m3的小(二)型水库,水利化程度为30%。有90%农户用上了自来水。 镇内有石灰石、铜矿、铅锌矿等矿藏资源;有小乘佛教圣地之称的勐乃仙人洞风景区及花仙洞、帕庄河等20多个景点,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前景。 发展思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两个重点,打牢农业、交通能源、科教、小城镇建设四个基础,发展壮大畜牧业、林业、建材业、矿业、旅游业五个支柱产业。 主要产业和项目: 1、 建材和冶金工业。泰裕水泥公司年产60万吨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2万吨的石灰厂年产值达450万元,锰铁合金厂已开始投产,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 2、养殖业。在乡成技校的带动下,全镇养殖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3、松脂生产。全镇思茅松种植面积13740.4亩,天保工程3200亩,2003年生产松脂2283吨,产值3584310元.。 |
一、自然与人口 (一)地理概况 民乐镇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57公里,属半山半坝区,面积724.86平方公里,属无量山余脉,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倾斜;全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148个自然村,150个村民小组。最高海拔东南边牛尖山2200米,最低海拔西北嘎胡村细腰子880米;箐沟河流纵横交错,海拔相差大。民乐主体气候属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最高气温38.6℃,最低气温0.2℃;年降雨量1227.6至1728.6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411.6毫米。 (二)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22884人。其中,农业人口21842人,非农业人口104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9人。世居民族有汉、傣、彝、哈尼、回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094人,占总人口的48.5%。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现价)11493.8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6262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5231.88万元,粮食产量达10992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960万元,农民人均有粮41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65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6940万元;地方性财政收入实现356.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农业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268亩,总产量10992吨,比上年增长0.83%,农民人均产粮达503公斤。扶持发展了甘蔗种植面积6855亩,预计产量24000吨。茶叶13160亩,现已出产值的6000亩,茶叶产量达1819公担;咖啡3250亩,产咖啡豆干果180吨;桑树2000亩,经过试养解舒率为68%,平均丝长1188米,获得成功;橡胶400亩;热区绿色经济开发已成雏形。 (二)林业 2003年完成造林种植面积29590亩,实现松脂产量3400.337吨。 (三)工业 以茶叶加工为主的热区生物资源开发和实法采冶为主的铜矿业开发基本成形。2003年采毛矿109887吨,比上年增长239.2%,实交税金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8%。 (四)乡镇企业 2003年,全镇有387个企业,从业人员1778人,其中,股份有限公司5个,私营企业7个,个体企业380个,营业总收入6940万元,实现税利334万元。 |
位置面积:凤山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省道弥宁公路横穿全境,与镇沅县接壤。全乡总面积520.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委员会,194个村民小组。最高海拔2467米,最低海拔950米,平均海拔1960米。年平均气温20.1℃;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人口民族:2003年末,全乡共有5165户,21286人。农业人口4792户,20582人,非农业人口70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人。有汉、傣、彝、哈尼族等11种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8513人,占总人口的40%。农业及村经济:200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725.5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53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2906万元。甘蔗种植面积7582亩,入榨产量3.26万吨,茶叶种植面积7526亩,其中年内采摘面积5115亩,产量166.2吨;咖啡种植面积719亩,其中年内采摘面积392亩,产量(干豆)84吨;水果种植1053亩,水果产量383.8吨;畜牧业产值707.5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35%。财政:2003年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2728.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25.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7元。社会事业 全乡有小学7所,初级中学1所,幼儿园1所。1996年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2002年实现“普实”教育目标: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2个,已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目标;1994年被省民委、体委评为“云南省少数民族体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资源条件 土地资源:全乡有耕地面积34359亩,其中水田10708亩,雷响田2588亩,旱地20179亩(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13979亩)。人均耕地面积1.67亩。 森林资源:全乡林地面积57.6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0.2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87.06%。森林覆盖率64.3%,活立木总蓄积量324.75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林蓄积278.2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针叶林、阔叶林两大类,其中速生丰产林思茅松24万亩,占林地面积47.8%。此外还有油杉、大青果冈、桢椿等10多种国家珍贵树种,有珍稀兰花9种,有草乌、蔓京子、茯苓、金银花、杜仲、半夏等植物药材682种。 热区资源:全乡共有热区面积30.32万亩,占全乡面积的38.83%。已开发6.36万亩,仅占21%。 |
一、位置面积:景谷乡位于县城以北,距县城41公里,北与镇沅县振泰乡交界。全乡国土面积263.5平方公里,均为山区、半山区。
二、人口民族:2003年末,总人口16906人,其中农业人口16094人,占总人口的95%。人口密度为64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傣、哈尼等10种民族,少数民族1910人,占总人口的11%。 三、行政区划:景谷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95个村民小组。 四、经济综述:2003年末,全乡经济总收入519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8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4214万元,粮食总产612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80公斤,农业人均纯收入1496元。2004年乡财政收入预算46万元。 五、产业 (一)农业。全乡有耕地面积16546亩,其中水田12960亩,旱地3586亩。2003年,粮食种植面积27259亩,其中:优质稻种植4200亩,小麦种植6402亩,冬大豆种植418亩。秋冬季农业开发种植脱毒马铃薯1585亩,蔬菜种植2504亩,油菜种植1613亩,粮经种植结构比例为60:40。生猪存栏16555头,出栏8941头;牛、羊等牧草养殖得到推广。茶叶可采摘面积7000余亩。 (二)林业。全乡森林面积2723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4%,活立木蓄积量2143240立方米,主要为思茅松、西南桦,其中思茅松畜积量1915790立方米。2003年,全乡林业总收入818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6%;实现利税9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5%。截至2003年,全乡人工速生率丰产林营造16555亩,森林年生长量近3万立方米。 六、农田水利:全乡有水库1座,蓄水量5000万立方米;2003年,有农灌沟渠45条,总灌溉面积11434亩,水利化程度46%。 七、交通电力:境内公路里程180公里,其中弹石路面27公里,村组通路率达100%。2000年进行全乡电力农网改造工程,共改造2000户,占农户总数的49%,村民小组通电率达99%。 八、电信:全乡程控电话用户1446户,每面人拥有程控电话8.3部,村民小组电话普及率达67.4%。移动电话已开通。 |
一、基本概况
碧安乡位于景谷县西南部,距县城129公里,是距县城最远的乡,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全乡总面积9728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4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乡有5415户,2334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人。杂居着汉、彝、傣、回、布朗等12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83%。海拔最高1984米、最低599米,平均海拔1291.5米。全乡平均气温20.6℃,年平均降雨量1390毫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群山起伏,箐深林密,有独特的漫河天然“海子”麻黑的“独树成林”丙抗的“大硝桐”等自然景观,有珍贵药材龙血树。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近年来,碧安乡的农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2003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2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8元,人均有粮320公斤。乡级财政收入155.43万元,支出669.41万元,财政自给率23%。粮经种植比例为6:1。 (一)种植业 近年来,全乡在确保粮食增长的基础上,对种植业进行了结调调整,初步形成了粮、烟、果、茶协调发展的格局。2003年,粮食总产量8261吨,花生种植3350亩,产量216.1吨;茶叶面积2583亩,产量34.2吨。 (二)畜牧业 在确保粮食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2003年末,全乡畜牧业产值达46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1%。大牲畜存栏14997头,出栏1062头。生猪存栏23028头,出栏6742头,出栏率29.3%。 (三)林业 2003年末,全乡林业产值达1315万元。共完成速生丰产林定植6685亩,退耕还林1063.4亩,天保工程9715亩,完成经济林果种植150亩,共落实兑现退耕还林粮食75万公斤,造林劳务费191.5万元。共生产松脂7000多吨。 (四)社会事业 全乡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3年,全乡共有中小学校14所,幼儿园1所,有文化站1个,自发成立文化艺术1个,电视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640户,全乡电视覆盖率达94.62%,有卫生院1所,有村卫生室16个。 |
益智乡位于景谷县城西南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62公里,海拔820米,国土面积789平方公里,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118个村民小组,聚集着汉、傣、彝、哈尼、白、回、满、拉祜、布朗等9种民族。2003年末,全乡共有3884户,14407人,少数民族8590人,占总人口数的69.6%,农业人口13764人,占总人口的95.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居住着18人。 乡境内多属于山区、半山区,少数河谷地带,东与正兴接镶,南与普洱县、思茅市隔江相望,最高海拔2090米(陈八山),最低海拔720米,境内气候差异较大,有炎热的河谷,也有寒冷的山区,立体气候明显。适宜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森林覆盖率高达79%,活立木储量560立方米,森林主要树种为思茅松,是景谷重要产脂区之一。橡胶种植面积达22484亩,开割面积4960亩,蔓荆子有效面积达6000亩,小米辣种植2000亩,脐橙550亩;组织实施退耕还林8589亩,天保工程造林4047亩,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益智还拥有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龙血树原生群落,龙血树的药用价值,及其所处的原始地貌,必将成为糯扎渡库区旅游开发的亮点。旨在保持思茅松及亚热带珍稀物种的威远江自然保护也位于益智乡境内,保护区内森林茂密,威远江蜿蜒穿过,适宜开展探险漂流活动。 益智属于威远江、小黑江流域,富绕的土地,孕育出灿烂的民族文化,傣寨昔俄较好地保留了汉傣传统习俗、苏家山、曼竜山彝族“小三弦”、“小白鱼翻身”等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声名远播;正在建设中的威远江水电站,其坝址位于思普革命老区益香村五里箐;糯扎渡水电站回水线也到达大坟,集镇新街依山傍水是发展航运旅游业的黄金宝地。 益智乡党委、政府计划紧紧抓住发展县城经济和集镇搬迁的时机,继续打牢农业、科教、交通、能源四大基础,以林业为依托,壮大橡胶、蔓荆子、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半坡乡位于县城西南端,距县城105公里,东北与边江、永平两乡镇相邻,南与勐班为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283.5米,最低海拔635米,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6.14%,气候多样,年平均气温25℃,年平均降雨量1600mm,日照充足。辖9个村民委员会,118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乡共有2971户,14063人,其中农业人口2946户,13569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汉、傣、彝、布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4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9 人。2003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488.74万元,粮食总产量达5688吨,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4.5万元,财政自给率25%,农民人均有粮36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53元。全乡有耕地面积红壤,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和烤烟、油茶、苎麻、茶叶、紫胶寄主树、咖啡、蔓荆子等经济作物。境内有丰富的凹凸棒土,分布面积为35平方公里,此外,还有铁、锌、铜、黄金、白金等有色金属矿产。目前,乡村公路通路率达100%,村组公路通路率达84.7%,电力覆盖面84%,各村都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号覆盖面达80%。
|
勐班乡位于景谷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13公里,总面积476.78平方公里,是景谷县四大坝子和粮食主产区之一。辖8个村民委员会,160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乡共有4944户、22886人。其中:农业人口4912户,21996人,非农业人口89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人,有汉、傣、彝、回、布朗、拉祜等10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214人,占总人口的49%。海拔最高1700米,最低680米,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1343厘米。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09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467万元;乡级财政实现收入126.69万元;财政支出612万元,财玫自给率20.7%,农民人均有粮43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35元。粮经种植比例为60:40,人口自然增长率3.5%。 有各类企业471个,从业人员681人。其中,有限责任公司2个,个体私营企业469个,营业总收入2276万元。有1所中学,10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巩固率99.2%;初中学生入学率99.5%,巩固率99.5%,全乡有耕地面积48261亩,共中,水田14518亩,旱地33743亩,可机耕面积8387亩(占17.38%),有热区面积54758亩,已开发利用15890亩(占29%)。有林地面积25331公顷,森林覆盖率51%,活立木畜积量242.9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2190口,沼气普及率45%,平均每2.2户拥有1口沼气池。有一个蓄水量125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太平水库一座,水利化程度为43%。81.2%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境内有铜、铅、锌、煤、钴等矿藏资源,目前探采的有安乐勐良勐兴铜矿厂,尹家山铜矿点和八落回头山铅锌矿点。2003年末,全乡通电村民小组113个,用电户数达3764户,村民小组通电率达70%。全乡电话用户达1252户,移动电话也已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