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晋宁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晋宁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辖街道,区政府驻地。

1950年设城关镇,1958年为城关管理区,1965年设昆阳镇。

2006年,古城镇、中和乡并入昆阳镇。

2009年,宝峰镇并入昆阳镇。

2011年,昆阳镇改为昆阳街道。

2017年,昆阳街道析出宝峰街道。

宝峰街道是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下辖街道,2017年4月,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晋宁区昆阳街道析置的批复》(昆政复〔2017〕15号),晋宁区从昆阳街道析置出宝峰街道。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为州前乡。

清末,州前乡改为州前区,称第一区。

民国二年(1913年),区改为乡,称晋溢乡。

民国十六年(1927年),晋溢乡改为第一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晋溢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晋溢改为晋溢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晋缢镇改名建宁镇。

1950年1月,为第一区。

1956年,为晋城镇。

1958年9月,属红旗公社。

1983年6月,改称晋城镇。

1984年,改为晋城区。

1988年1月,改为晋城镇。

2006年1月,化乐乡并入晋城镇。

2011年3月,新街镇并入晋城镇。

2021年1月18日,撤销晋城镇,设立晋城街道,以原晋城镇行政区域为晋城街道行政区域;于2021年9月3日正式挂牌。

1950年前,属昆阳县仁德乡。

1950年,属昆阳第二区。

1958年,属晋宁县卫星公社。

1961—1982年,为二街公社。

1983年,改为二街乡。

2009年5月,二街乡改为二街镇。

远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息于现上蒜镇境域,从事简单的农牧渔生产。

元朝时,属大堡县。

清朝时,属晋宁河西乡(部分)及永宁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第三、第四区,后改为鹤峰、古城、叠翠三乡,旋又恢改为河西、永宁2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又改为3乡,不久又恢改为河西、永宁2乡两乡。

1950年后,改为第二、第三、第四区。

1958年,改为上蒜公社。

1983年,改为上蒜乡。

2009年5月,由上蒜乡改为上蒜镇。

元朝时,属大堡县。

明朝时,属晋宁州。

清朝时,属晋宁县永宁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六街设为镇,旋又恢改为永宁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与今上蒜乡分设,上蒜为古城乡,六街为叠翠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合并称永宁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又分出建叠翠乡,约一年又并称永宁乡。

1950年3月,建为第五区,旋并第三区。

1956年,建六街乡。

1958年9月,六街乡与上蒜乡合并为上蒜公社。

1959年8月,由上蒜公社分出,称六街公社。

1960年4月,又并入上蒜公社。

1961年,再由上蒜公社析出置六街公社。

1983年,由六街公社改为六街乡。

1984年,乡改为区,称六街区公所。

1988年,复称六街乡。

2009年5月,由六街乡改为六街镇。

清光绪元年(1875年),现双河彝族乡境域属荒川团。

民国七年(1918年),属九村团公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昆阳第六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昆阳县下属的内甸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秋,由峨山甸中临时人民政府管辖。

1950年1月,双河为昆阳内甸区。

1957年12月,撤区设乡,双河分为荒川、双河、干河3个乡。

1958年9月,属东方红公社(同年12月改名昆阳公社)。

1959年5月,成立双河公社。

1983年5月,双河公社改为双河彝族乡。

1950年前,属昆阳县九区。

1950年,属第四区。

1958年,成立夕阳公社。

1983年,夕阳公社改为夕阳彝族乡。

1984年,夕阳彝族乡改为夕阳区。

1988年,夕阳区改为夕阳彝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