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区域是各乡镇不同民族的移民群众搬迁到此居住,希望各民族群众到新的环境生活都兴旺发达,故而得名。该地名自2018年得名。 2018年荔波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兴旺社区(荔府函[2018]179号),2019年通过依法选举后,成立兴旺社区居民委员会,属玉屏街道至今。 兴旺社区居民委员会属于玉屏街道,社区下辖25个居民小组,辖区4168户,15000余人,社区居名委员会坐落于樟江苑小区,区域范围:冬至廖家湾公租房小区,南至新荔中,西至樟江河道,北至官塘污水治理项目,民族为布依族,水族、汉族、苗族,壮族。经济来源主要以个体经营,外出务工为主。 |
建设村是由原和平、菜园、建设、板吉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新建设村,位于荔波县城中心,村辖21个村民小组,967户,3687人,其中,党员100人,面积覆盖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18亩(田1395.61亩,土地144.91亩),林地5418亩;村干部9人,其中党员9人;年人均纯收入4250元,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农业占40%,二三产业收入占60%。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及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建设村村两委班子有效带领广群众,与时俱进,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引导闲散劳动力参加就业岗位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来源。今年,组织了村50岁以下18岁以上的女性参加家政技能培训18人。村支两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购买综合农贸市场肉行,年经营为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万余元;招商引资,让企业落户,水泥厂及采石加工厂不仅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为村集体经济创收8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富裕了,村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为了群众种科技种养殖,村实施科技示范点,培训莲藕种植、水蕨菜种植、果树培育等,以科学方式创收,增加群众收入。
|
水甫村位于荔波县北面,距玉屏镇政府10公里,东与三都县九阡镇水昔村相连,距独荔公路仅为3公里,荔波至三都公路贯穿村中心,其它各组已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水甫村属茂兰喀斯特森林延伸区痪诱两由嫌危匦巫艿那魇剖潜备吣系停搴0胃叨仍�650—1000米之间。境内山峦起伏、地形破碎,构成了以山地为主的地貌景观,河谷纵横交错,属东南部丘陵河谷地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88户1254人,劳动力660人,主要居住有水、布依、汉等民族,60%是水族。全村各类土地面积45860亩,耕地面积2391亩,其中田1195亩,土1196亩,人均耕地面积1.9亩。近年来,水甫村在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使水甫村逐渐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水春村位于荔波县玉屏镇北面,东与三都县九阡镇水昔村相连,南与时来村相连,西与水甫村相连,北与三都县九阡镇水条村相连。村委距荔波至三都县油路4公里,距县城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2、气候条件。水春村属中亚季风湿润气候类型,气候温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节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7.8℃平均年降雨量1320毫米,最热月七月日平均气温26℃,最冷月一月日平均气温5.4℃,无霜期305—310天。3、地形地貌。水春村地处荔波县北面,属茂兰喀斯特森林延伸区,位居樟江河上游,地形总的趋势是北高南低,全村海拔高度在650-1000米之间。境内山峦起伏、地形破碎,构成了以山地为主的地貌景观,河谷纵横交错,属东南部丘陵河谷地貌。4、自然资源。全村各类土地面积31401亩,耕地面积1159亩,其中田576亩,土583亩,人均耕地面积2.2亩。土壤类型主要有硅铝铁质红壤,硅铝质红壤和钙紫色土等,坝子上水稻田以班潮泥田为主。
水春村地处茂兰喀斯特岩溶发育延伸区,地下水资源虽丰富,但地表水紧缺,部分村组没有自流引水。因地处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上游,其生物资源非常丰富,野生动物、植物很多,既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也有非地带性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浓郁的水族风情等人文景观。
水春村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兼有小麦、红薯、豆类;经济作物以油菜、果品为主;蔬菜主要有白菜、萝卜、西红柿、葱蒜、韭菜、瓜豆类等;畜禽类有牛、马、猪、狗、鸡、鸭、鹅等;鱼类有草鱼、鲤鱼、鳗鱼等。
社会经济状况
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32户537人,劳动力352人,主要居住有布依、汉等民族,98%是布依族。20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789元。
基础设施状况
水春村位于荔波县北面,距县城15公里,东与三都县九阡镇水昔村相连,距独荔公路仅为10公里,荔波至三都公路贯穿村中心,交通十分便利。
1、人饮。水春村大部分村组都有简易的自来水,但是由于都是各村民小组为建设单位。工程规模小,无人管理,再加上有的管道已老化,水源点供水不足,全村通自来水率公为60%左右。
2、水利。水春村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水利设施很少,且年失修,灌溉率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水利设施有待加强建设。
3、电力。全村100%农户用上了农村电网,享受同网同价。
|
时来村位于玉屏镇东面的樟江河畔,2004年由原时来、繁荣、石灰坳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818户,总人口2789人,党员7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村文盲8人,脱盲190人,人口出生率2.36‰。小学文化程度970人,初中文化程度720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225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为3910元(全镇农民2008年人均纯收入3680元),全村主要居住布依族、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时来村2005年前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尤其以商品蔬菜种植占较大比重,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19元,人均占有粮200公斤;2006年以后,时来村收入渠道主要转变为劳动力外出务工、运输业、养殖业和果蔬种植,2008年时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10元。
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以及县城建设规划要求,2005年以来至今,我县分5次向时来村征地总面积881.6亩。现时来坝农田已基本被征用完毕。为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县、镇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失地农户生产生活问题。一是加快时来新城区建设步伐,促进时来村农民向城市人转变。目前时来新城区路网已建设。二是实施项目扶持,引导失地农民大力发展经果林。积极开发驼背树万亩经果林种植区,镇政府争取资金扶持,修建蓄水池、果园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向有关部门申报78万元的经果林种植项目。三是在新城区建设中,规划出面积为50多亩土地作为时来村综合农贸市场建设,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四是积极与县有关部门联系,县里新增的就业岗位选聘工作人员时应对失地农民予以倾斜。并积极组织失地农民进行岗前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素质,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五是实行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解决失地农民根本的忧患。
玉屏镇时来村下白岩组位于荔波县美丽的樟江河畔,距离县城1.5公里,为布依族自然寨。截止2010年12月31日,该组共有农户36户,155人,其中劳动力85人,非耕地面积300亩,耕地面积65亩。虽然依山傍水,民风纯朴,古树参天,翠竹掩映,风光秀丽,空气清新,但由于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群众戏称为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独特丰富的自然和地理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2010年以埃钡厝褐谥饕揽恐种菜尽⒂衩孜稚疲�2009年人均纯收入仅为3200元,处于全县平均水平。
|
板旺村位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东南面的樟江河边,距县城1.5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海拔480米。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温度18℃。全村耕地面积1315.8亩(其中水田1135.7亩,土180.1亩),天然草地2800亩,林地2560亩,水域面积31亩。群众生活用能源以电为主。
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有自然寨7个,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共364户1520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62名,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养殖业和第三产业。
|
拉岜村位于荔波县城东南面约8公里处,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有232户937人,农村劳动力617人,布依族占全村人口的95%。2008年以来,拉岜村全村大力发展经果林种植业,截止2010年全村果树种植面积达8800亩。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及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拉岜村两委班子有效带领广大种植户,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以蜜柚种植产业为主线,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拉岜村村支两委通过转变发展观念,解决了拉岜村蜜柚种植品种结构不合理,不上规模、不形成产业的情况,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销售管理等服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造拓宽进村通道和果园道路,改善果农生产条件。9月,村两委针对群众反映蜜柚储存难、销售难的问题,积极争取到18万元项目资金,群众投工投劳建成荔波柚子集散中心,积极引进外地客商,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仅次一项为群众实现人均增收200余元,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同年,为进一步改良果树品种,改良果树种植技术,村支两委创办了300亩的村集体果园,在果园建立示范基地,进行品种改良和新品种种植试验,探索适宜拉岜村种植的水果新品种并进行推广,解决蜜柚品种老化的问题。
2011年村支两委通过引进红肉蜜柚的优良品种扩种蜜柚种植面积近2000余亩,目前全村果树种植面积达8800亩,其中:樟江蜜柚种植面积6800亩,血桃种植1200亩,其它水果800亩。根据2010年销售情况按2.2元/公斤最低价来算,已进入盛果期的3500亩蜜柚树平均亩产2500公斤,合计亩产5500元,除出成本1000元,亩产纯利润4500元。2010年拉岜蜜柚共卖出870万公斤,直接经济收入1900万元,人均收入3900元,较2009年增长8%。
在拉岜村村支两委的带动下,拉岜村蜜柚种植打算进一步提高种植规模,提高果品的加工和包装水平,加强与收购商的合作与联系,提高水果种植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努力建设地区特色水果种植示范大村。
|
福利村位于荔波县玉屏镇西面的樟江河畔,距离县城5公里,2004年由原福利村、拉鱼村合并而成,共有9个村民小组,272户,1096人,主要聚居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其中98%是布依族,全村交通便利,樟江河穿村而过,是大小七孔风景旅游线必经之路;全村海拔在400-500米之间,境内山峦起伏,构成了以山地为主的地貌奇观,属东南部丘陵地带;全村总面积10452亩,耕地面积1028亩(其中水田984亩,旱地44亩);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为100%,有完小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程控电话已覆盖各组。村支部现有党员39名,其中女党员6人,占15%。
近几年来,福利村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实施“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战略,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日益提高。福利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多种经营,扩大非粮食比重生产,搞起了稻田养鱼、早熟蔬菜种植、大棚草莓、种植蜜柚、石榴、沙梨、杨梅、麻竹等项目,目前,福利村已成为荔波县城蔬菜、水果主要供应基地之一。福利村在大Ψ⒄咕帧⒃缡焓卟酥赂坏耐保肿プ∠匚⑾卣迅@褰ǔ扇亍熬裎拿鞔逭痉洞濉焙汀芭┘依质痉洞濉钡钠趸餐蹲�10多万元,对全村的总体部局进行了规划和建设,村寨道路的硬化等建设,使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休闲的居住环境。2003年福利村被州委评为“小康村”;2006年4月又被州委评为“生态小康村”;2006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6月,福利村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实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成为全县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镇“平安建设”先进村。2008年度获镇目标考核综合二等奖。
|
该地名来源于水语音译。“水”指水源充沛,“利”指适宜居住的好地方,故而得名。该地名自清朝时叫水利。 解放初属荔波县方村区水利乡,1956年属荔波县甲良区水利乡,1959年属黎明公社,1960年属荔波公社水利管理区,1961年属荔波县城关区水利公社,1984年设水利村村民委员会属荔波县玉屏区水利乡,1991年撤区建镇并乡属荔波县水利乡,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水利村村民委员会属荔波县玉屏街道至今。 水利村位于水利乡政府中心地,距县城16公里,独荔公路横穿村中心,交通便利,全村共辖20个村民小组546户2113人,水族人口占80%,劳力850人,党员71名,耕地面积1445亩,人均耕地面积0.66亩,打造水利大寨水族民族自然寨,开放式旅游景点—水龙观音景区。 |
水岩村位于水利水族乡政府西南面,距乡政府5公里,共189户1495人,耕地面积985.4亩,全村主要居住的为水族群众,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为传统的种养业,村支部利用岜忙-水岩-水利再接独荔公路的区位优势,以“三创三强”、“双培双带”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
此地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庄稼每年丰收,故而得名。该地名清朝得名水丰。 解放初归荔波县二区水利乡管辖,1956年又改归城关区管辖,属于水丰大队,1958年撤销荔波县建制,并入独山县属超美公社,1959年属黎明公社水丰大队,1960年属荔波公社,1961年属城关区水利公社水丰生产大队,1984年设水丰村村民委员会属水利乡,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水利乡并归玉屏街道,水丰村村民委员会属玉屏街道至今。 水丰村位于水利水族乡南部,距离乡政府12公里,县城9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74户1467人(其中:五保户13户、低保户93户,两女户4户、独生子女户6户),13个自然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5‰,全村计税面积为1040亩,人均纯收入2800元,人均产粮300公斤,居全乡中下等水平。
|
尧棒村位于水利乡政府北部,距荔波县城24公里。地处东径107°48’23〞至107°48’36〞,北纬25°32’13〞至28°32’59〞之间。东面与三都县恒丰乡接壤,西、南面与水利村共界,北面与方村乡红坭村相连。
1、地形地貌
尧棒村主要以峰林谷地、洼地等岩溶地貌发育为主。
2、气候条件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6.3℃,无霜期283天,年降雨量1320.5毫米。
二、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村行政区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52.9亩,其中基本农田420.4亩,人均占有耕地0.625亩,人均基本农田0.58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独荔公路、恒尧公路沿线。
2、水资源
尧棒村水资源贫乏,年平均年降雨量1320.5mm,水资源总量36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9万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97.2m3。
3、生物资源
全村森林覆盖率65%,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10种,境内有林地800多亩。
三、人口、劳动力资源
尧棒村辖2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共184户,724人,劳动力459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25人,全部为布依族。
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尧棒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全村农业虽然经过结构调整,开始由传统型农业向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但目前产业层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无集体经济实体,无工业发展,农业生产效益低等现状仍然客观存在。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218.4吨,人均产粮301.7公斤;经济作物以西红柿、辣椒为主,西红柿平均亩产3000--3500公斤,年产西红柿300吨,年产值30万元;辣椒平均亩产150公斤,年产辣椒15吨,年产值24万元。养殖业以生猪为主,生猪存栏650头,出栏500头。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目前全村已实现全组通公路,通组公路里程1.7公里。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523人,尚有201人饮水困难,有小山塘2处,可蓄水量3000立方,饮水池1口,蓄水量17立方。电力方面,目前全村电网已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村级完小1所,教师7人,在校学生1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卫生方面,村卫生室1个,从业医师1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9.6%。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农村尚无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覆盖全村32户82人。
|
洞托村位于水利乡政府东北面,距离乡政府驻地12公里,辖5个村民组,即上洞托组、下洞托组、湾寨组、尧票组和兰电山组,共有160户606人,其中农业人口579人,非农业人口27人。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9亩。主要民族成分:水族,布依族,水族每年农历六月份过卯节。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办公所在地位于上洞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