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林州市河顺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林州市河顺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申氏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1662),申氏自河顺镇东曲阳迁居此地山上,取名“申家垴村”,沿用至今。
当地王氏墓碑记载,大清康熙五年(1666),王氏始祖自林县城南迁此,因地处东西两山之间,取名“王家沟村”,沿用至今。
据魏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三年(1369),魏氏先祖从涉县台庄迁此,取村名“魏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魏庄村”,沿用至今。
清顺治三年(1646)村碑记载,因村庄位于运粮河拐弯处,故名“河湾村”,沿用至今。
栗氏墓碑记载,明万历元年(1573),栗氏先祖从西白壁村迁此定居,取村名“栗家园”。之后不久,王姓自栗家沟迁来,立村定名“西贤庄”。栗、王两家族和睦相处,两个村庄很快就连在了一起,经协商,统一更名为“栗家沟”,沿用至今。
民间传说,明朝时有一知府姓庞名冲,因官场纠葛被贬至该地。在与村民交往中,他处事宽厚,乐于扶贫济人,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人们怀念他的恩德,便把村名叫做“庞冲”。后因发音相近改称“庞村”,沿用至今。
根据《马氏家谱》记载,其始祖名叫马立,元朝末年避兵乱,由山东省巨野县枣针岭村迁居林县曲阳村。二世先祖马贰又从曲阳迁居柳泉,并在河顺西北的天堂山南侧创立祖茔。“马家坟”由此而始。明万历十年(1582),马忝受家族委托,携家人从柳泉迁此定居,负责管护坟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长,逐步发展成了今日的“马家坟”村,沿用至今。
据清乾隆五年(1740)碑文记载:曲氏于明洪武三年,从山西迁此建村,因地形向阳,故名曲阳,后村庄规模逐渐扩大,按地理方位分为“东曲阳、西曲阳、南曲阳”三个村庄,此村位于东部,故名“东曲阳”,沿用至今。
据清乾隆七年(1742)曲姓墓碑记载,曲姓于洪武三年从山西迁此建村,因该地地势向阳,以姓氏取名“曲阳”,后村庄逐渐扩大,有部分村名分出另立新村,为区分按村庄方位划分,此村在南,故名“南曲阳”,沿用至今。
据清乾隆五年(1740)碑文记载:曲氏于明洪武三年,从山西迁此建村,因地形向阳,故名曲阳,后村庄规模逐渐扩大,按地理方位分为“东曲阳、西曲阳、南曲阳”三个村庄,此村位于西部,故名“西曲阳”,沿用至今。
据公元546年,西魏丞相宇文泰得知高欢要西上林虑山的消息,便派军马在此伏击堵截。元帅张兴的兵营在南,人称“张官营”。大将陈雷的兵营在北,人称“陈家营”。副将杨某的兵营在东,人称“杨家营”。后来此地形成村落,取名“杨家营村”,沿用至今。
崔氏祠堂碑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崔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村东有座石山,故取名“石村”,沿用至今。
因村与村南近邻申村,申村是唐、宋、元三代冶铁场,原名利城。后来,城的北边有了村庄,人们便称之为城北村,沿用至今。
据《林县志》记载,唐末宋初,县东北二十里冶铁,取名“利城”。又据申氏墓碑记载,申姓于宋英宗年间(1064)迁此定居,故名“申村”,沿用至今。
《李氏祖茔碑》记载,明成化元年(1465),始祖李时强从东里村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李家庄”。因村庄在马鞍山东,为避重名,清朝末年改名“东马鞍”村。因“鞍”与“安”谐音,今人图书写方便,简写为“东马安”,沿用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