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罗甸县沫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罗甸县沫阳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因此地村民居住在大桥边上,故得名大桥。2002年成立大桥居委会,2022年更名为大桥社区居民委员会,隶属于沫阳镇至今。

大桥居委会地处沫阳镇河畔,与罗沟村、沫阳村、柏林村相连,辖区被主要有镇政府机关、沫阳中学、鹏程皮具厂等,是沫阳镇的商贸中心。大部门居民从事商业、个体户等职业。辖区内设有党支部、居委会、警务室、老人活动中心。

罗沟村地处镇驻地的中心,是沫阳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西与龙坪镇井坪村接壤,北与江亭村交界,南与八总乡交界,北与沫阳村接界。全村总面积15.12平方千米,辖区共有8个村民组372户166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00人)。外出打工计430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省。

全村耕地面积735亩。其中:田640亩,土95亩。经济收入主要以个体经营、门面房屋出租、早熟蔬菜及水稻粮食为主。2010年人均粮食96.4公斤,人均纯收入2995元。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罗沟村领导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小区、治安巡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柏林村地处离沫阳镇1.5公里,是沫阳镇早熟蔬菜之村。西与罗沟村接壤,北与董当乡对门山交界,南与翁保村交界,东与访里村接界。全村总面积平方千米,辖区共有7个村民组381户161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10人)。每年外出打工约420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等省。

全村耕地面积727亩。其中:田669亩,土58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早熟蔬菜及水稻粮食为主。2010年人均粮食112.4公斤,人均纯收入3200元。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柏林村领导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小区、治安巡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江亭村位于沫阳镇西部位置,距镇驻地3公里,东与沫阳村接壤,南与罗沟村山林交界,西与云干乡毗邻,北与董当乡接界。全村总面积6.8平方千米,辖有5个自然寨,分9个村民小组450户195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53人)。

全村耕地面积1236亩。其中;田1006亩,土230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水稻、早菜和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为主,外出打工计420人,主要分布在广东。2010年人均粮食128.4公斤,人均纯收入2890元。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江亭村领导干部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村寨、治保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翁保村位于沫阳镇东部位置,距镇驻地12公里,东与广西接壤,西与林情村毗邻,南与茂井镇山林交界,北与平岩乡接界。全村总面积12.87平方千米,辖有4个自然寨,分11个村民小组296户122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22人)。

全村耕地面积864亩。其中;田528亩,土336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水稻、油桐、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为主,外出打工计367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苏。2010年人均粮食108.0公斤,人均纯收入2720元。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翁保村领导干部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村寨、治保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沫阳村位于沫阳镇北部位置,距镇驻地2公里,东与董当乡接壤,南与罗沟村和董当河交界,西与江亭毗邻,北与纳括村接界。全村总面积6.49平方千米,辖有4个自然寨,分7个村民小组428户176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00人)。

全村耕地面积1053亩。其中;田902亩,土151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水稻、早菜和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为主,外出打工计478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苏州。2010年人均粮食127.7公斤,人均纯收入2998元。

近几年来,沫阳村是全县最有名的蔬菜之乡,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沫阳村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村寨、治保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目�,一个文明有序,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访里村位于沫阳镇东部位置,距乡镇驻地3公里,东与翁保村接壤,南与翁保交界,西与柏林村毗邻,北与董当乡山林接界。全村总面积6.28平方千米,辖有3个自然寨,分5个村民小组229户99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50人)。

全村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田448亩,土48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早熟蔬菜和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为主,外出打工计332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等省。2010年人均粮食112.4公斤,人均纯收入3200元。

近几年来,访里村是罗甸县东大门蔬菜基地,是县委沙先贵书记的蔬菜示范点。访里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村寨、治保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里怀村位于镇区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东面与茂井镇五家坟村相邻,南面与茂井镇边圩村接壤,北面与纳翁村接壤,西面与里改村相连接。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

全村辖7个村民组,总户数255户,总人口1121人,农业人口1102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3%,有劳动力647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10人。

二、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里怀村农业总产值320万元,人均纯收入2317元。里怀村农业产业发展较落后,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蔬菜、水稻、玉米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53吨,人均占有粮292公斤;经济来源主要靠蔬菜种植、外出务工和发展养殖业为主。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现有通村公路16公里,有1个组未通公路,交通状况仍较落后,特别是通村公路及通组公路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已解决人饮安全人数471人,尚有650人饮水困难,小水厮�20口,大小水渠0.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50亩。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在校学生20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医疗方面,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农村尚无居民参加养老保障,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人口720人。

纳翁村位于沫阳镇南部位置,距镇驻地10公里,东与翁保接壤,南与林情村山林交界,西与里改村和茂井镇毗邻,北与柏林村接界。全村总面积17.44平方千米,辖有5个自然寨,分6个村民小组225户98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80人)。

全村耕地面积685亩。其中;田535亩,土160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水稻、油桐、早菜和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为主,外出打工计329人,主要分布在广东。2010年人均粮食135.4公斤,人均纯收入2710元。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纳翁村领导干部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村寨、治保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地理位置

大井村位于董当乡北面,距罗甸县城23公里。处于东经106048′28″—106°55′39″、北纬25°31′12″—25°35′47″之间。

二、人口数量、民族构成

大井村辖8个村民组,全村1452人,布依族占95%,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村。

三、村寨名称来历

大井村内有两个寨子—大井寨和小井寨,由不同方向溶洞中流出的三股清澈剔透的碧水汇成的大井河从两个寨子之间流过。关于大小井寨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远古年间大山脚下的布依寨旁有两股泉水从石缝里流出来,四季不断,雨季不浑,冬暖夏凉,清澈甘甜。后来,有一位布依老人“保布浩”(当地人称是“白虎岩”的现身,保:布依语,老人的意思,布:坡的意思,浩:白的意思,全称为布浩老人),为方便寨人担水,不辞辛劳,不分昼夜在石缝口出水口处修了一口井,又在旁修了一条石板路。井、路修好后老人就不知去向了。人们称此井为大井,大井寨因此而得名,寨前的大河也命之为大井河。由于人口的增加,部分群众搬到大井河对面居住,便形成了今天的小井寨。

四、资源状况

大井村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林地占76.9%,耕地占3.6%,水域占1.5%。耕地总面积732亩,其中基本农田558亩,人均占有耕地0.55亩,人均基本农田0.42亩。大井村地下暗河水流分布比较集中丰富,区域内有打黛河、大井、小井三条河流。年降雨量在1100-1300mm之间。

大井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境内有融竹、水、洞于一体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村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小井风景名胜区。景区主要由响水洞、狮子洞、芭蕉洞、跑马洞、月亮洞、白虎洞、硝洞等99个洞穴组成,与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喀斯特打黛河“天坑”融为一体,曾被法国地质专家喻为“东方洞穴博物馆”。还有打黛河天坑一线天,干毛坪凉风洞和万亩原始次生林等自然景观。

五、经济来源

大井村平均海拔450米,日照时数为1398.8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8.5℃,无霜期为320-350天。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传统的农业种植外,勤劳的村民借助资源优势,种植早熟蔬菜及秋冬菜,发展旅游经济,收入年年创新高。2010年大井村社会生产总值35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0元。

六、民族文化

大井村布依族独有的节日为:三月三。三月三(或三月十三),亦称“枫香叶节”,据俗传来历为:从前有位聪明、手艺出众的布依族姑娘,于三月十三这天和七仙女在大枫香树上比赛织布,姑娘赢了,一时高兴失足跌落树脚身亡。后人为了纪念她,每年的这一天,都用枫香叶、染饭花制成五色糯米饭,祭祀这位姑娘,日久成立传统节日。

大井村布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其中,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饮食让人垂涎三尺。酝酒:布依族喜欢饮酒,一般自酿。大井村民依照布依族传统工艺酿制的酝酒,因口感好,不刺喉,饮后不上头、不口干,是待客的珍品。黄豆鸡:黄豆是布依族主要副食品之一,大井村民用黄豆与土鸡共同烹制的黄豆鸡,色香味俱全,让人赞不绝口。

七、新农村建设

2006年大井村列为全省新农村“百村试点”建设以来,采取几条措施,使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先后被授予州县文明村、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进村。

1、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房改造,硬化村(寨)道路、景区步道、河边步道,建设河边码头、河边观景台,公厕、景区大门、村委会办公大楼和综合停车场,安装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

2、生态建设。种植小叶榕、凤尾竹、三角梅、一品红、杨柳和桃树等苗木3万余株,放养鱼苗10万尾等。

3、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借助两届高原千岛湖旅游文化节举办契机,向省内外客人宣传推介大小井,提升大小井风景区知名度,旅游收入达30万元左右。

一、自然条件

拉良村位于乡政府西北面,距乡政府4公里,与红星村、跃进村、高峰村、董望村和大井村接壤。国土面积2.62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

拉良村地处高山,地貌复杂,地势不平,村内耕地主要为梯田。平均海拔高度600米左右。

2、气候条件

拉良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特征,全年无霜期330天,平均气温19℃,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9.2-10.3℃.平均无霜期330-350天。全年平均日照1300-1500小时,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

二、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村总面积2.62平方公里,林地占16.2%,耕地占29.6%,其它占54.2%。耕地总面积1164.2亩,其中基本农田1084.7亩,人均占有耕地0.68亩,人均基本农田0.63亩,境内耕地主要以梯田为主。

2、水资源

拉良村境内水资源缺乏,全村年平均年降雨量1200mm。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拉良村社会生产总值45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2元。全村农业结构单一,总体效益低。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557.46吨,人均占有粮食326公斤;无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134头,出栏38头,生猪存栏423头,出栏768头,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84.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村内共有通村公路5公里,尚有一个组未通公路,且通村公路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全村1710人都没有安全饮水。有山塘1处,小水池90口,蓄水3650立方。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电网改造升级一全部完成。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村内无学校,全村共有在校生18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医疗卫生方面,无村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4%。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全村共有18人参加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覆盖全村343人。

红星村位于董当乡政府西面,距乡政府3.5公里,与董望村、拉良村、高峰村、勇进村和沫阳镇接壤。国土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795.64亩(田763.29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34户1029人,人均耕地0.77亩,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现有劳动力514人。有0党员15名,其中35岁以下2名,女党员1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0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名。村级公路路况较差,全村无一户安装自来水,除沿河路边外,其余水资源较差,现有的2个山塘水库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需要维修,燃料缺乏。由于人多地少,生产水平低,发展能力弱,收入渠道单一,仅以种植早熟蔬菜为主,群众经济发展缓慢。
一、自然条件

高锋村位于乡政府西北面,距乡政府10.5公里,属省定的二类贫困村,与拉良村、红星村、勇进村、云干乡和平塘县接壤。国土面积9.66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

高峰村地处高山,地貌复杂,地势不平,耕地主要为梯田。平均海拔高度800米左右。

2、气候条件

高峰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特征,全年无霜期320天,平均气温17℃,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7.2-9.3℃.平均无霜期330-350天。全年平均日照1300-1500小时,年降雨量在1250毫米左右。

二、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村总面积9.66平方公里,林地占59.9%,耕地占7.2%,其它占32.9%。耕地总面积1049.6亩,其中基本农田990.2亩,人均占有耕地0.64亩,人均基本农田0.6亩,境内耕地主要以梯田为主。

2、水资源

高峰村境内水资源缺乏,全村年平均年降雨量1250mm。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高峰村社会生产总值4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全村农业结构单一,总体效益低。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530.66吨,人均占有粮食322公斤;无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92头,出栏44头,生猪存栏456头,出栏626头,羊存栏1470头,出栏1264头,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122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高峰村现有通村公路10.5公里,但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全村1648人都没有安全饮水。村内有山塘5处,小水池120口,蓄水13600立方。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电网改造升级已全部完成。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村内无教学点,全村共有在校生14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卫生方面,无村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4%。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全村共23人参加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覆盖全村382人。

一、自然条件

勇进村位于乡政府西北面,距乡政府9.5公里,属省定的二类贫困村,与红星村、跃进村、高峰村和沫阳镇、云干乡接壤。国土面积3.28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

勇进村地处高山,地貌复杂,地势不平,耕地主要为梯田。平均海拔高度800米左右。

2、气候条件

勇进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特征,全年无霜期320天,平均气温17℃,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7.2-9.3℃.平均无霜期330-350天。全年平均日照1300-1500小时,年降雨量在1250毫米左右。

二、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全村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林地占37.9%,耕地占21.8%,其它占40.3%。耕地总面积1070.7亩,其中基本农田965.8亩,人均占有耕地0.65亩,人均基本农田0.59亩,境内耕地主要以梯田为主。

2、水资源

勇进村境内水资源缺乏,全村年平均年降雨量1250mm。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

勇进村辖8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421户,总人口1644人,农业人口1627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9%,有劳动力1068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56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勇进村社会生产总值4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5元。全村农业结构单一,总体效益低。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535.94吨,人均占有粮食326公斤;无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126头,出栏56头,生猪存栏478头,出栏593头,羊存栏480头,出栏569头,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93.3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勇进村现有通村公路9.5公里,但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全村1644人都没有安全饮水。村内有山塘1处,小水池75口,蓄水4250立方。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电网改造升级已全部完成。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村内有村校1所,全村共有在校生17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医疗卫生方面,有村卫生室1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4%。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全村共17人参加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覆盖全村267人。

一、自然条件

跃进村位于乡政府西北面,距乡政府12.5公里,属省定的二类贫困村,与勇进村、先锋村、沫阳镇和云干乡接壤。国土面积12.23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

跃进村地处高山,地貌复杂,地势不平,耕地主要为梯田。平均海拔高度800米左右。

1、气候条件

跃进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特征,全年无霜期320天,平均气温17℃,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7.2-9.3℃.平均无霜期330-350天。全年平均日照1300-1500小时,年降雨量在1250毫米左右。

2、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全村总面积12.23平方公里,林地占48.2%,耕地占8.3%,其它占43.5%。耕地总面积1518.2亩,其中基本农田1268.4亩,人均占有耕地0.83亩,人均基本农田0.69亩,境内耕地主要以梯田为主。

水资源

跃进村境内水资源缺乏,全村年平均年降雨量1250mm。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

跃进村辖10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397户,总人口1835人,农业人口1807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5%,有劳动力1119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87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跃进村社会生产总值49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全村农业结构单一,总体效益低。境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产量620.23吨,人均占有粮食338公斤;无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大牲畜存栏132头,出栏40头,生猪存栏502头,出栏679头,羊存栏180头,出栏131头,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81.1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跃进村现有通村公路12.5公里,尚有1个组未通公路,且通村公路路面状况极差,多为晴通雨阻。水利方面,全村1835人都没有安全饮水。村内有山塘2处,小水池135口,蓄水49520立方。电力方面,农村电网全覆盖,电网改造升级已全部完成。

社会事业方面。教育方面,村内无教学点,全村共有在校生2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医疗卫生方面,无村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社会保障方面,到2010年,全村共19人参加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覆盖全村3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