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名山区车岭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名山区车岭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0年后属名山管辖。

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村为耕作区。

1959年,改为管理区。

石城和水月合并,总称13管理区。

1962年与石城分离,名1管区。

1963-1977年改为大队后,更名1大队。

1983年改1大队为水月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5月,名山区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经区政府批准,将石城村与水月村合并为水月村,办公地点设在原水月村村委会所在地。

该村民国时称第五保,1950年称5分会。

1954年-1957年为第五村。

1958年更名为几安村。

1964年-1982年为车岭公社2大队,1983年更名为几安村,2012年11月命名为雅安市名山区车岭镇几安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天池村民国时称16保;1950年称16分会;1954年-1957年改为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3耕作区;1959年-1962年,改为3管区;1963年-1977年,改称3大队;1978年-1983年,改3大队为3村;1984年,改3村为天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5月,名山区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经区政府批准,将桥路村与天池村合并为天池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天池村村委会所在地。

民国时为第4保。

1950-1953年称第4分会。

1954-1957改称第4村。

1958-1961金刚、悔沟合并,称第4管理区,办公处设在金刚寺。

1962年5月与悔沟村分开后仍称第4管区。

1977-1983年改为第4村。

1984年改称为金刚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5月,名山区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经区政府批准,将骑岗村与金刚村合并为金刚村,办公地点设在原金刚村村委会所在地。

1949年前称15保。

1950年称5分会。

1955-1957年称5分会。

1955年前5个农业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耕作区。

1959-1961年与金刚村并称为第4管区,1959-1961年与金刚村分开后称5村,1984年改5村为悔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5月,名山区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经区政府批准,将五花村与悔沟村合并为悔沟村,办公地点设在原悔沟村村委会所在地。

1949年前称第9保;1950-1953年称11分会;1963-1977年改为7大队;1979-1983年改称为7村;1984年改7村为岱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5月,名山区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经区政府批准,将中居村与岱宗村合并为岱宗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岱宗村村委会所在地。

石堰村民国时称第9保;1950年名8分会;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为8耕作区;1963年-1977年改称8大队;1978年-1983年改8大队为8村;1984年改8村为石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20年5月,名山区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经区政府批准,将姜山村与石堰村合并为石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石堰村村委会所在地。

1949年前称第8保,1950年命名8分会,1954年改8分会为10村,1959年改耕作区为管理区,称为10管区,1963年改称10大队,1978年又将10大队改为10村,1984年改10村为龙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属下延乡,清初,属体仁里,清末,属樊公乡,民国24年(1935年)归车岭联保,1953年4月析车岭6村置双河乡,1983年设立双河乡云台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又并入车岭镇,1998年2月恢复双河乡建制,云台村村民委员会仍属双河乡。

2019年12月,在名山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中,撤消双河乡,将该村再划归车岭镇管辖。

2020年5月,名山区开展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经区政府批准,将六合村与云台村合并为云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六合村村委会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