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米易县丙谷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米易县丙谷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观音阁社区位于米易县南部,坐落于安宁河畔东岸,距米易县城11公里,到攀枝花市区70公里,成立于2000年9月,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居民户数1048户,人口1789人,1个党支部,党小组长5人,党员69人,居委会干部7人(借调到其它单位3人),10个居民小组,小组长10人。社区是丙谷镇党政机关所在地,系丙谷镇政治、文化、卫生、商贸集散中心。社区特点有五多:离退休人员达468人,移民农转非131户176人 、外来经商业主262家723人 、下岗职工243人 ,流动人口在早市蔬菜季节上千人 ,丙谷镇观音阁社区还建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社区“妇女之家”;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协会;社区工会等组织,目前兼职人员4名(社区工作人员兼任),社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多次被丙谷镇党委政府及县民政局、统计局、劳动保障局等上级部门考核评定为一等奖及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雷窝村位于丙谷镇西南方向,距丙谷镇3公里,东北临沙沟村,南至小河村,西与垭口镇的火山村、安全村接壤。全村有14个社、573户、2068人,幅员面积13.8671平方公里,2016年末有耕地面积6256.49亩(水田2260.49亩,旱地3996亩)。全村设1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2017年有正式党员96人,预备党员3人,全村有适龄劳动力946人。 我村主要产业以农业生产为主,以种植早市蔬菜、葡萄、山药三大产业为主。生姜、甘蔗、玉米、大米等农作物平稳发展,各种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雷窝村依托资源和区域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保障。近年来雷窝村投入大量资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实施设施大棚建设、工厂化育苗、引水渠、防洪坝建设、田型调整、田间机耕道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新品种示范等措施,大力发展优质山药、优质葡萄和早春蔬菜等高效农业。通过各项惠农政策的引导发展,雷窝村已建成万亩山药基地、百余亩早春蔬菜基地,千亩葡萄种植基地,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2016年农业总收入28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13600元。

丙谷镇沙沟村位于丙谷镇东北角,北与橄榄河村交界,南与雷窝村相邻,西与一枝山相连,东临芭蕉箐村。邻“214”省道和丙谷集镇,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幅员面积9.2229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2650亩(水田2269亩,旱地381亩),平均海拔1010米,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 755户,2798人。全村设1个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正式党员105名,预备党员5名。沙沟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10个村民小组小组通组公路畅通,共硬化村社道路6公里;通信畅通,全村各社均通程控电话,联通、移动电话用户率95%;全村农田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田间机耕道、排灌沟渠基本上都进行了整治,土壤肥沃,土地平整,单位土地生产能力强;村落民居环境美化,人民生活富裕。全村有适龄劳动力1815人,2011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7.53%。沙沟村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项目、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不断夯实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芭蕉箐村位于米易县丙谷镇东南角,龙肘山脚下,距县城20公里,由(原新家、新民)通过强村合并而成,海拔1200-1900米,属于中高山区。全村共1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6.9765平方公里,999户,3831人,有水库5座(中型1座,小型4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800万立方米。全村设一个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14个党小组,有正式党员103名,预备党员6名。全村有村级小学2所(新家小学、黑龙小学),入学率达100%。2011年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7.08%。 村民和谐相处,乡风文明。2001年以来芭蕉箐村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党支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党组织等先进荣誉称号,2002年被列为市级“三村建设”示范村。2005年被四川省列为首批农业生态观光园区之一。

米易县丙谷镇橄榄河村地处安宁河中下游东岸和丙谷镇集镇周围,成昆铁路和214省道平行穿过村境,橄榄河村是丙谷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村幅员面积6.757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850户,2293人,各驻镇单位及流动人口达2900余人。全村耕地面积2475亩(水田2034亩,旱地441亩),人均耕地面积1.1亩。全村设1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84名正式党员,4名预备党员。2017年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电视普及率达100%。 该村是省级村庄整治试点村、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村、“和谐家园”试点村和生态村。全村通讯畅通、交通方便,以粮食、早春蔬菜、生猪养殖、服务业四大产业为主。

小河村位于丙谷镇南面,距县城18公里,北面与莫佬海移民新村相邻,南面与新村接壤,东接芭蕉箐村和牛棚村,西面连雷窝村。全村幅员面积13.1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178人,有党员50人,有小学1所,卫生站5个,全村地势属峡谷山区,最高海拔1530米,最低海拔1140米,属于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以水稻、蔬菜、果蔗、冬枣等作物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早春蔬菜、果蔗、冬枣、芒果,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养殖业,2006年人均收为3868元。

一、基本情况 米易县丙谷镇牛棚村地处丙谷镇东南部的高山区,海拔1500米至2350米之间,是典型的山区村落,东与凉山州会理县老街乡、果园乡接壤,为丙谷镇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幅员面积34.6279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505户,1885人,其中适龄劳动力有1273人。全村有耕地面积3500亩(水田1520亩,旱地1980亩),有效灌溉面积539亩,人均耕地1.8亩。全村设一个党支部,正式党员42人,预备党员2人。村委会通水泥路,共11.2公里。2011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6.37%。二、产业结构 牛棚村以水稻、烤烟、甘蔗、生姜、干果、分散养殖等为主导产业,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烤烟、蔬菜、甘蔗、畜牧业,农业结构较为单一,2010年经济总收入1316万元,人均纯收入1498.67元。 (一)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4814亩,其中粮食作物2462亩,产量1121吨;甘蔗785亩,产量5850吨;烤烟807亩,产量113吨;蔬菜353亩,产量1226吨。 (二)年末果园面积1950亩,总产量200吨,主要种植枇杷,枇杷产量为180吨。 (二)畜牧业:猪出栏1630头,存栏1500头;牛出栏180头,存栏160头;羊出栏1450只,存栏1500只;家禽5300只,存栏3600只。

一、基本情况 护林村位于丙谷镇东南角,距镇政府22公里。护林村海拔1300米至2400米之间,北面与路发村相邻,南面与会理县矮郎乡接壤,东接会理县果园乡,西连新安村。全村幅员面积30.59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3亩(水田1350亩,旱地1853亩),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359户,1382人。全村设一个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有正式党员50人,预备党员3人,全村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甘蔗、早春蔬菜,农业结构较为单一。属四川省省级贫困村之一。 二、产业结构 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53.5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护林村经济作物目前以甘蔗、早春蔬菜、烤烟为主,桑蚕、水稻为辅,养殖业以猪、牛、羊、鸡鸭为主。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375亩,其中粮食作物1842亩,产量808吨;甘蔗370亩,总产量2886吨;蔬菜140亩,总产量487吨;烤烟773亩,总产量108吨。 (二)年末果园面积20亩,主要种植芒果,产量20吨。 (三)畜牧业:牛出栏170头,存栏850头;猪存栏2000头,出栏1109头;羊存栏2530只,出栏1840只;家禽存栏4500只,出栏8345只。

一、基本情况 新村位于二半山区,平均海拔1350米,村北与小河村交界,南与路发村相邻,西与红梁山相连,东临牛棚村。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828户,2870人,其中适龄劳动力1782人,幅员面积19.0388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3650亩(水田2650亩,旱地100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27亩。全村设一个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75人,预备党员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322人,参保率为94.72%。有1所中小学校,入学率100%; 二、产业结构 全村2010年经济总收入2464万元,人均纯收入6055.75元,经济作物目前以水果、甘蔗、早市蔬菜、蚕桑为主,烤烟、水稻为辅,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一)农作物播种面积5610亩,其中粮食作物2712亩,产量1393吨;甘蔗466亩,产量3635吨;烤烟291亩,产量41吨;蔬菜1870亩,产量6500吨。 (二)年末果园面积27亩,产量123吨,主要种植芒果,芒果产量121吨。 (二)畜牧业:牛存栏455头,出栏80头;猪存栏2000头,出栏2412头;羊存栏500只,出栏510只;家禽存栏7600只,出栏52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