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南阳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南阳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因建城区古为宛州治得名;另说因古时曾称宛,为宛县治所,故名。
因著名的游览胜地卧龙岗纵贯辖区得名,因境内有卧龙岗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旧时传为诸葛亮隐居处,故名。
明成化十二年(1476)析南阳县置南召县,因县城有南召堡(今南召店)得名;据《大明一统志》:因其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驿,故以名县;另说南召店是因东汉时的召信臣得名的,后出现两个集市,按方位名南召店。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始设方城县,明洪武初并入裕州,1913年设县,因方城山得名;春秋楚文王以缯关为中心修长城设关塞,称为方城,因其基础为方形得名,秦汉把关塞及长城所在的长山称方城山。
1948年内乡县析置西峡县,因治西峡口(今址)得名;金正大七年(1230)内乡县从西峡口迁治渚阳镇(今址),原址改峡口镇,后因位于内乡县城西得名;另说因位于南阳之西峡口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县以峡得名。
金兴定元年(1217)五朵山一带农民起义,正大二年(1225)遭到镇压,次年取镇压平息之意始设县;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镇平之名,当以阳管镇的镇加平字,取镇慑和平定叛乱之义。
原名中乡县,因当时境内有南乡、北乡和中乡得名;隋开皇三年(583)避文帝父杨忠讳改现名内乡县。
北魏始设淅川县,因境内淅水(析水、淅水、淅川均水,今老鹳河)而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以淅水在县西得名;后存续频繁,1913年由淅川厅改淅川县。
1965年南阳、方城、唐河、泌阳等四县析置,县政府驻赊旗镇,取谐音得名;寓社会主义旗帜之意。
1914年因与河北省唐县重名而改沘源县,以沘水源于此得名,1923年改现名,以唐河(沘水、泌河)为名,因河流经古唐州境内得名;另据《水经注疏》:今泌河自泌阳县东,西流经唐县为唐河。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始设新野县(今址),以在烝野新建县,故名;另说因地处新都之野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传远古南阳盆地是个湖泊,新野处在湖底。战国时形成新的平原,故名,意为新形成的田野。
隋开皇年间淮安县(另说义安县)改现名;因位于桐柏山麓,以山为名;另据《元和志》 : 取桐柏山(佘山、大复山、云梦山、胎簪山)为名。
秦置穰县,取庄稼成熟之义得名;隋开皇七年(587)改荆州为邓州,始有邓州之名;明洪武二年(1369)穰县并入邓州,1913年改设邓县,1988年设市;市名源于春秋邓侯国。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