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南榆林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南榆林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该村原和南榆林西村是一个村,名南榆林,后因洪水瀑发将村冲为两段,处东段得名。
因该地下湿为盐碱滩,居民称为下滩,后谐音为下疃,清《朔州志》载名下疃村。
因村子地势低洼,又在梁地之东,故取名东洼,因与利民镇东洼重名,于1983年7月更名为东梁洼。
该村地处山区,因山势走向,状似莲花,山名为莲花山,村以山名,清《朔州志》载名为大莲花。
隋朝神武县治在该村,故名神武,相传至今,清《朔州志》载名为神武村。
明《马邑县志》、清《朔州志》均载名为青冢村。据清《朔州志》载,该村有阔四、五亩,高余丈之家,为王昭君墓,故名(查昭君嘉在呼和浩特南郊)。居民把青冢谐音为青钟。
该村胡姓在此地盖楼,高三丈六尺,又因村东有堤坝,居民称楼子坝。
明朝洪武二年,有徐姓一家人从洪洞县迁来居住,故取名为徐村,现在该村仍有徐姓居住,清《朔州志》载名为徐村。
明洪武年间,胡姓一家从洪洞县迁居神武村,后在梁地建庄,当时称为胡家窑。随着居民增多,该村又是出产米粮之地,更名为粮地,后谐音为梁地。
该村原属马邑县(今神头镇马邑)所辖,因在马邑正南方,此地又有大片榆树林,后因洪水暴发将村冲为两段,该村在西,故名,清《朔州志》载名南榆林。
相传明洪武年间齐姓来此建村,得名“齐家新寨”,后文字谐音,“新”变成了“辛”,后简称为辛寨。
相传该村为正峪的地庄,名丁家堡。后从河北迁居齐姓,发展成大户,其中一姓齐中武举,把丁家堡改为南辛寨。
明洪武年间有白姓兄弟俩从洪洞迁来马邑城,后移居此地,故名白家庄,后简称白庄。清《朔州志》载名白家庄儿。因与福善庄乡白庄村重名,依其方位更名为南白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