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节滩位于该社区境内,社区名遂取该地名为名。白节滩曾隶属于白节公社,白节场大队,(又名白节滩),1992年9月撤乡并镇将白节公社,大旺公社,三华公社,乐登公社合并成为白节镇,白节场大队更名为白节滩居委会,2003年11月成立为白节滩社区居委会。 白节滩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01日,属城镇社区,辖区范围包括、白节镇环城街、白节镇长兴街、白节镇和平街,白节镇建设街、白节镇兴盛街、白节镇柳林街。管辖面积2.5平方公里,社区设立四个居民小组,总人口约9000人。 |
高隆村位于白节镇北部,辖区面积6.21平方公里。人口3132人,17个村民小组,东邻金田村、南邻社区、西邻玉水村、北邻加鱼村。全村总面积9342.1亩,其中耕地4439.1亩、林地1779.7亩、其他3123.3亩(包含建设、公路、水域等用地)
全村地处坝区,是典型的丘陵区。地质灾害点1个、变压器站19个、提灌站3个、污水处理厂1个、集中村2个102户、村内企业3个、村内产业以种植业和林业旅游业为主。 |
加鱼村位于纳溪区东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5度,北纬28度之间,距离纳溪城区15公里。东面与白节镇高隆村接壤,南面与本镇鱼湾村相邻,西面与天仙镇文登村毗邻,北面与丰乐镇的天台村相连,辖区面积8.1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8009亩,其中耕地面积2417亩,园地面积1015亩,林地面积4467亩,水面面积110亩。白节河从加鱼村境内流过,解决本村30%的田土灌溉问题。2008年元月加鱼村与相邻的胡林村、白坝村合并,统称为加鱼村。全村共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80户,总人口数3080人,民族都为汉族。 |
白节镇鱼湾村位于白节镇西南部,距白节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辖区面积6.227平方公里,东邻玉水村、南邻青风村西与天仙镇接壤,北邻加鱼村,白乐路横穿而过。全村属丘陵地区,白节河贯穿而过,是白节镇的主要灌溉水源。全村农业主导产业以种植业(水稻、玉米、红苕)和养殖业(家禽)为主,流转土地54亩招商养殖,现正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已发展桃子、李子种植200亩,另有少量中草药白芷种植。全村现有在职村干部5名,全村共有10个社,人口2570人,其中党员46名,女性党员10名。鱼湾村目前有水泥公路11.45公里。 |
玉水村地处白节场镇周边,共有人口3510人,1006户,76名共产党员,15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3513亩,耕地面积2229亩(其中水田1600亩,旱地629亩)。是四川省卫生村、泸州市敬老模范村、市级文明村、纳溪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纳溪区远程教育优秀示范点等。目前,村内有便民桥3座,村水泥道路10公里,家家户户已通水泥路,沼气池500多口,甲级卫生站1个。玉水村坚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于2008年8月成立了玉金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89名,蔬菜种植面积1000多亩。合作社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分散经营、集中管理”的原则,认真实施蔬菜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业品牌。 |
境内有一名为“柳林街”的道路穿境而过。原是柳林大队,隶属白节公社,后1992年合乡并镇,改为柳林村,隶属白节镇,2007年11月由柳林村、吴垇村合并成柳林村,成立柳林村村民委员会。 柳林村位于白节镇东南部,辖区面积4.92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区,东与福华村相连,南与兴桥村相接,西与玉水村相邻,北与白节滩社区和金田村接壤。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81人。 |
金田村位于白节镇东北方,南面与白节场镇接壤,东邻福华村龙塘村,西邻高隆村,北邻丰乐镇天台村。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村内共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57人。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发展生猪、羊、林下鸡等,良峰养羊场被列入市级示范养殖基地。目前已发展新型川砂仁200余亩;基础设施方面,基本实现村通公路,白大路、白龙路穿境而过,G546占地200余亩。 |
白节镇龙塘村位于白节镇的东北方,南与金田村相连,北与丰乐镇罗东村相接,东与回虎村接壤,西与天台村毗邻,辖区面积8.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28.64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795户,总人口2634人(其中蒙古族1人、苗族1人、壮族1人、彝族4人、土家族2人)。村支部有正式党员46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其中外出半年以上的流动党员12名。本村主要产业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全村现有水泥路4.9公里,泥结石公路8.5公里,毛基公路约16.4公里,已经达到社社通公路。 |
福华村位于白节镇东面,村委会距离白节镇约5公里;东邻高峰村,南接赵坪村,西邻柳林村、金田村、龙塘村,北面回虎村,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502户,1679人,6个村民小组;属四岩四脚山地,海拔在350-550米,林竹覆盖率90%以上,以杂竹为主,面积达3500余亩,耕地面积1288亩,劳动力989人,全村长期外出务工802人,常年举家外出的86户,18岁以下338人,60岁以上的352人。 |
兴桥村位于白节镇东南面,距离白节场镇约6.5公里,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海拔约700米,有耕地约1500亩,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2000余人。兴桥村与柳林村、福华村、来龙村、赵坪村、皇观村接壤。村民主要收入以出售农副产品和外出务工为主。兴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庙,其由九龙山寺、海洋寺、海朝寺三个版块相互依托而成,在泸州享有“小雲峰”的美誉;村内三定桥属于省级保护文物。村内环境优雅,果园芬芳,村民团结进取,凝聚力强。兴桥村正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引领全村产业结构调整,近年发展猕猴桃产业300余亩,并将持续致力于发展特色猕猴桃产业,引领村民致富,创建更加美好和谐宜居的兴桥村。 |
赵坪村位于白节镇东南面,经大旺公路距离白节场镇约12公里,东邻九支镇锁口村,南邻九支镇锁口水库和来龙村,西邻新桥村和福华村,北邻竹海村,辖区面积约11.2平方公里,赵坪村现户籍四百八十余户,人口一千七百余人,村集体资产公司一个。目前,村内共有社会办养殖企业一个,种植养殖经济合作社两个,家庭农场两家;全村以林业经济为主,对外劳务输出为辅,鼓励发展林下种养殖(比如中药材、竹荪、菌菇 、禽类、其他经济竹笋等)产业,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通过落实退耕还林,现代林业产业以及正在实施的高效丰产示范林等项目实现助农增收。赵坪村处于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大旺竹海范围,最高海拔近800米,森林覆盖率95%以上,以楠竹为主,其面积达到近2万亩,境内溪流纵横,气候宜人,以秀、奇、险于一身,素有“春绿、夏凉、秋波、冬雪”之特点,“老鹰石”“红石马”“红石梁”等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尤其是藏身在和合江县九支镇,纳溪区打古镇与我村七九社交界的“三岔河天堂沟”深处神秘桫椤沟,上万株素有“活化石”之称株桫椤树撑开像巨伞,高达4米多,直径达30多公分,矮则1米有余,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美不胜收。 |
来龙村是纳溪区的省级贫困村之一,位于白节东南部。有6个村民小组,349户居民1220人,党员26名,村三委成员8人;辖区面积10.24平方公里,耕地1285亩,土壤为以红壤土、紫色壤土为主;属岩区和半岩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在380-850m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总降雨量12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7℃,年日照1100小时。农业经济发展单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集体经济匮乏,多数村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2017年底,已实现贫困村退出,62户190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皇观村位于白节镇西面,村委会距离白节镇约13公里;东邻来龙村,南接打古银马村,西邻团结村、天仙镇黄家村、青风村,北面玉水村,总面积约10.7平方公里,全村现有697户,2439人,9个村民小组;属半崖半山地势,海拔在300-550米,林竹覆盖率90%以上,以杂竹为主,面积达9050余亩,耕地面积4120亩,劳动力1552人,全村长期外出务工1226人,常年举家外出的90户,18岁以下450人,60岁以上的432人。 |
青风村位于白节镇场镇西南3公里,东邻玉水村,西邻天仙镇将军村和黄家村,北邻鱼湾村,南接七里村,全村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总户数730户,共计2780人,正式党员62人,纳叙路经我村7、11、9、10社。全村共有13个农业合作社,耕地面积2260亩,地势较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长期以来,主要经济来源是杂竹销售。近年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藤梨基地500余亩、种植青脆李3000余株;通过招商引资四川泸州万果农业有限公司,在青风村流转土地700余亩,用于钟鼓楼乡村旅游打造,以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为主;对飞蛾山、万寿宫(原太保寺)、六手观音、钟鼓楼等景点进行旅游开发,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全村共有镇属企业3家,分别为祥丰酒业、白节镇自来水站、泸州万果农业有限公司。 |
团结村位于白节镇东南面,距白节镇13公里,辖11个农业社,总人口1896人,耕地面积3480亩,林地面积17600亩,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人均收入15600元。该村被评为“四川省四好村”、“四川省卫生村”、“四川省文明村”、国家级文明村、“泸州市四好村”、“泸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村”,现有农业企业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有专业合作社5个,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6个。 |
白节镇竹海村地处白节镇大旺岩区,位于镇内东南方,距国家级4A 级风景区“云溪温泉”8公里。竹海村有18个村民小组,1051户,居民3510人,党员76名,村常职干部5人;辖区面积19.5平方公里,耕地2414.85亩,土壤为以红壤土、紫色壤土为主;属山区村,海拔在700—800m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总降雨量12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7℃,年日照1100小时。截至2017年底,59户168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村以竹产业为主导产业,围绕竹林下种养、竹制品及竹林下产品加工、竹特色康养旅游为中心,做大做强三产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