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系刘琦派下。 元大德四年(1300年)刘晟后裔刘大三(字顺正,号逊斋)由元口迁入鹤汀肇基,为元刘派下。 后裔刘潘峰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迁居福鼎,现已繁衍至6000多人,刘纪、刘权迁居江西。 清末时期有90多人迁居台湾。 刘甲乙、刘五子迁居马来西亚,繁衍至200多人。 另有部分迁居新加坡、印尼等地。 |
明、清时期属兴一里魁榜堡;民国时期合为龙居乡魁榜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制度改革时期(1952年)与龙居分乡,与白厅、吾邦合乡,称白溪乡;1961年属龙泉人民公社龙溪大队;1965年又与白厅、吾邦合为龙溪大队;1980年鹤厅、吾邦析出,仍称龙溪大队;1984年改称蓬莱镇龙溪村,设龙溪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金田乡兴一里;民国35年(1946年)属尚卿乡龙居保;1952年属第十区龙居乡;1958年成立蓬莱公社龙居大队;1984年改称蓬莱镇龙居村,设龙居村委会。 |
宋朝时期属金田乡龙兴里;明、清朝时期属中六里之兴一里;民国时期属尚卿乡,称温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十区温泉乡;1958年属蓬莱公社,称温泉大队;1961年属蓬莱区龙泉公社;1965年蓬莱公社改制,称蓬莱镇;1984年改称蓬莱镇温泉村,设温泉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金田乡兴一里;民国35年(1946年)属尚卿乡上智保;1952年属第十区上智乡;1958年属蓬莱公社上智大队;1979年拆分为三个大队,组建上西大队;1984年改称蓬莱镇上西村,设上西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金田乡兴一里;1946年属尚卿乡上智保;1952年属第十区上智乡;1958年属蓬莱公社上智大队;1979年下半年从上智大队析出上西、上东2个大队;1984年改称蓬莱镇上智村,设上智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金田乡兴二里上智保;土地制度改革时期属长坑区上智村,后划归蓬莱区;1960年成立上智大队,划分上东、上智、上西三个大队;1963年成立蓬莱人民公社,取消小公社,上智、上东、上西合一大队;1977年再次拆分为三个大队;1984年成立蓬莱镇上东村,设上东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修仁乡崇善里;民国35年(1946年)为蓬莱乡福山保;1952年为第三区福山乡;1958年属官桥公社称福山大队;1965年划归蓬莱公社福山大队;1984年改为蓬莱镇福山村,设福山村委会。 |
始于南安丰州版筑衍派,分布于长泰,再由长泰衍分支于漳平永福,后由傅氏第十六世永旺公之子傅陈真开基登虎榜。 几百年来,人丁繁衍,广布植洋、蓬星二村,甚至港、澳、台、新加坡及东南亚等地。 |
明、清时期属修仁乡崇善里;民国35年(1946年)属蓬莱乡鸿福保;1952年属第三区鸿福乡;1958年成立蓬莱公社鸿福大队;1984年改称蓬莱镇鸿福村,设鸿福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修仁乡崇善里;民国35年(1946年)属蓬莱乡登山保;1952年属第三区登山乡;1958年成立蓬莱公社植洋大队;1961年从植洋大队析出,建立福洋大队;1984年改称蓬莱镇蓬星村,设蓬星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修仁乡崇善里;民国35年(1946年)属蓬莱乡洪福保;1952年属第三区洪福乡;1958年成立蓬莱公社植洋大队;1962年与福洋村分离,组建植洋村;1984年改称蓬莱镇植洋村,设植洋村委会。 |
明、清时期属修仁乡崇善里;民国35年(1946年)属蓬莱乡岭南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清溪区蓬莱岭南乡;1958年属蓬莱公社岭南大队;1961年从岭南大队析出,成立岭美大队;1984年改制称蓬莱镇岭美村,设岭美村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称溪南,又称崇善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岭南乡,划分10个选区(辖今岭东村1至4选区,岭南村5至7选区,岭美村8至10选区);1958年改称岭南大队;1963年间体制改革,岭南大队拆分三个大队。 中角落仍称岭南大队;20世纪80年代改称岭南村,设岭南村委会。 |
宋、元时期属修仁乡崇善里18都;明、清时期属崇善里;民国时期属蓬莱示范乡岭南保;1952年7月起属第三区岭南乡;1958属蓬莱公社岭南大队;1961年8月起属蓬莱区蓬莱公社岭东大队;1984年8月改制称蓬莱镇岭东村,设岭东村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