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平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平罗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在清代历属本城堡。

民国末年,辖10个堡。

1949年10月,平罗建立县人民政权,城关镇划为一区,设区公所,辖九个乡。

1955年撤区并乡时,置城关镇。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时,属前进公社,名为万能大队,1961年调整公社时,置城关人民公社。

1962年4月,又改为城关镇,名称沿用至今。

清雍正七年(1729年)前属平罗县辖;同年,属新置宝丰县辖。

清乾隆三年(1738年);因大地震宝丰城毁。

清乾隆四年(1739年),复归平罗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划归新成立的惠农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宁夏划分为3个行政督察专员区,第三行政区(辖平罗、惠农、磴口、陶乐4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黄渠桥。

1954年10月至1959年1月,为惠农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时为惠农县黄渠桥乡。

1958年,为黄渠桥人民公社。

1963年,划归平罗县辖。

1984年3月,改为黄渠桥乡。

1985年3月,改为黄渠桥镇。

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宝丰县。

清乾隆三年(1738年),因大地震城毁。

清乾隆四年(1739年),划归平罗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划归新成立的惠农县,为县府所在地。

1956年,改为宝丰回族乡。

1958年,为宝丰人民公社。

1963年7月,划归平罗县。

1982年,改为宝丰乡。

1985年3月,改为宝丰镇。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今头闸镇的东通平、红岗、东永惠、西永惠村均为平罗县所辖屯堡。

民国三十年(1941年)至民国末期,属平罗县第三乡辖。

1950年,为第二区驻地。

1955年,撤区并乡后为头闸乡。

1958年9月,属黄河人民公社。

1961年5月,为头闸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为头闸乡。

1985年3月,改为头闸镇。

明朝初,建姚福堡。

清雍正五年(1727年)至清乾隆三年(1738年),为新渠县。

清乾隆四年(1739年),归平罗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平罗县四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平罗县第五乡。

1950年,为平罗县第四区。

1955年,为姚伏乡。

1958年9月,为姚伏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姚伏乡。

1985年3月,改为姚伏镇。

清道光九年(1829年)前,设冲口堡,属平罗县辖。

民国二十年(1931年)春,平罗县进行区、乡规划,冲口堡改为冲口乡,属四区姚伏管辖。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平罗县第八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名为崇岗乡。

1950年至1956年,为平罗县第五区驻地。

1958年9月,为大武口人民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

1961年5月,为崇岗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改为崇岗乡。

2003年2月,改为崇岗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宁夏省在高仁镇设陶乐设治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至1949年10月,原陶乐县政府驻地马太沟属陶乐设治局二区一乡。

1949年10月,陶乐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于1950年5月更名为陶乐县二区二乡;同年10月,更名为马太沟乡。

1953年初,陶乐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高仁镇乡迁往马太沟乡。

1957年6月,改为马太沟镇。

1958年9月,与六顷地乡合并成立灯塔人民公社。

1959年6月,更名为马太沟人民公社。

1967年1月,更名为东方红公社。

1984年1月,改为马太沟乡。

1985年4月,在县城区域内设立城关镇,管辖城镇地域,马太沟乡管辖农村地域。

2003年8月,撤销城关镇、马太沟乡,以原城关镇、马太沟乡和六顷地乡的甘草坑、下西梁2村,五堆子乡的沟湾子村合并设立马太沟镇。

2004年12月31日,陶乐县撤销后划归平罗县,更名为陶乐镇。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今高庄乡的南长渠、北长渠、惠北、惠威等村均为平罗县所辖屯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平罗县二区辖。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划归惠农县辖。

1959年2月,由惠农县复划归平罗县,属前进公社。

1961年5月,成立高庄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为高庄乡。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灵沙堡,属惠农县辖。

清乾隆四年(1739年),属平罗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划归惠农县辖。

1959年2月,由惠农县复划归平罗县,属黄河人民公社辖。

1961年5月,成立灵沙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为灵沙乡。

清雍正年间(1678—1735年),置渠口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春,堡屯均改为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平罗县设16个乡,渠口属第三乡。

1950年,属平罗县第二区。

1955年,为渠口乡。

1958年9月,为黄河人民公社辖生产大队。

1961年5月,成立渠口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为渠口乡。

清雍正五年(1727年),通福堡属新渠县(现平罗县姚伏镇)。

清乾隆四年(1739年),属平罗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春,堡屯均改为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平罗县设16个乡,通福为第六乡。

1950年,属平罗县第三区。

1955年,为通伏乡。

1958年9月,为姚伏人民公社辖生产大队。

1961年5月,成立通伏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为通伏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陶乐设治局设2个区2个乡,第一区署设在高仁镇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陶乐县一乡。

1950年,成立高仁镇乡。

1958年,为红星人民公社高仁镇生产大队。

1961年,为高仁镇人民公社。

1967年1月,改为红旗人民公社。

1981年,更名为高仁镇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高仁镇乡。

2004年,更名为高仁乡。

1950年,红崖子为原陶乐县2区2乡的一个村。

1954年,成立红崖子乡。

1958年,与其他2个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驻红崖子乡。

1961年5月,成立红崖子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时期,更名为永红人民公社。

1978年8月,复为红崖子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红崖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