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铅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铅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河口镇是座千年古镇,古称“沙湾市”,仅有二三家店铺,为一个农村定期圩场。

明万历十年(1582),建镇定今名。

其时,河口镇镇区面积6平方千米,进入以河兴商、以商兴街的大发展时期,成为“技艺杂沓、舟车四出、商贾云集、五方杂处”的“八省码头”、中俄“万里茶道”第一镇、江西四大名镇之一。

1949年5月4日,河口解放,成立中共河口市委、市人民政府,隶华东局东北区管辖;是年6月,复为县辖镇;7月,县治所由永平迁河口。

1958年10月,成立河口镇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社复为镇,辖解放、民主、和平、联合、复兴、团结、胜利、城南8个社区和民和、清湖、韩家3个村。

2001年12月,福惠乡、河口茶场整建制并入河口镇。

永平镇为铅山故治,设镇始于唐代贞元元年(785)。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弋阳的仁义,上饶的崇义、清流、布政三乡,连同原铅山场所辖之鹅湖、招善二乡置铅山县,县治所永平。

明洪武二年(1369)筑城开濠。

自建县起至1949年9月铅山县人民政府迁驻河口镇,永平镇属永平区;1958年隶属永平公社;1981年春拆置陈家寨公社时,成立永平镇人民政府。

1984年8月政社分开,一社一乡,一队一村,恢复乡、村建制,仍称永平镇。

自李、徐两姓始居,后明嘉靖间(1522-1566)安徽省徽州郑姓迁入建村得名,已二十三代,沿用原名至今。

辖区1949年属第七区;1958年乡境成立凤来、鹅湖两个乡。

1963年两乡合并称鹅湖人民公社。

1981年信江北岸几村划出成立傍罗人民公社。

1984年8月撤社恢复乡、村建制,复名鹅湖乡。

1999年1月方撤乡建镇后更名鹅湖镇,沿用至今。

辖区1949年分属第四区、第八区的上港(包括沙溪)、湖坊(横塘)、枧山、中李(包括西山)、安兰、桥北包括吴家等6个乡;1958年湖坊、沙溪、上港、枧山、横塘并入陈坊公社;1960年调整社队规模,从陈坊公社析置湖坊、沙溪、上港、枧山、横塘等大队组成湖坊公社;1968年扩社并队时桥北、湖坊公社合并称湖坊公社。

1984年8月政社分开,一社一乡,一队一村,恢复乡、村建制。

湖坊公社更名湖坊乡。

1999年1月,湖坊乡更名为湖坊镇,沿用至今。

1957年12月创建垦殖场,1985年后更名为武夷山垦殖场。

1997年12月撤场建镇设立武夷山镇。

1949年属第八区。

1958年为汪二人民公社。

1984年8月政社分离,更名汪二乡。

2000年6月撤乡设立汪二镇。

1958年成立杨村公社,1961年多次调整到1970年规模初定,1984年8月,政社分开,杨村公社更名杨林乡,2006年元月,港东乡与杨林乡合并,更名葛仙山乡,2019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葛仙山乡更名为镇,名称沿用至今。

1958年成立陈坊公社,1984年8月政社分离,更名为陈坊乡,沿用至今。

辖区1949年属一区祝家、雷打石、陈家、虹桥等乡;1958年属福惠公社,1961年从福惠公社分出,成立虹桥公社,1984年8月公社改乡,更名虹桥乡,2002年正式下文命名为铅山县虹桥乡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1949年分属庙湾、后畈、西畈、湖塘、螺石、麻车、莲花等乡。

1958年更名新滩公社。

1961年划庙湾、后畈、西畈等五个大队,成立西畈公社。

1968年西畈公社和新滩公社合并,为新滩公社,1984年8月政社分离,更名新滩乡,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一区,1949年属永平区,1954年进入初级社,1958年属永平公社,1960年成立八都公社,1968年所辖八个大队合并为四个大队,公社改为八一公社,1969年恢复八都公社名称,1972年恢复八个大队建制,因与上饶玉山的八都公社重名,1982年底经上饶行署批准更名。

1984年8月政社分开,成立稼轩乡。

1949年前属石塘区英将乡,1958成立英将大队,属石塘公社。

1961年划出单独成立英将公社。

1984年8月政社公开,一社一乡、一队一村,恢复乡村建制。

英将公社更名英将乡,沿用至今。

1949年初属六区紫溪乡;1952年成立紫溪区。

1958年成立紫溪公社;1984年8月,政社分开,紫溪公社更名紫溪乡,沿用至今。

1949年属第四区太源、西坑。

1953年改称畲族人民自治乡;1960年并入武夷山垦殖场,为太源分场。

1969年太源、畲族两个大队合并为太源大队。

1973年7月为太源畲族分场。

1980年7月设立太源畲族人民公社。

1984年8月政社分开,更名为太源畲族乡,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