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崆峒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崆峒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66年5月,平凉县委将原来城区的7街道合并为城关镇。

1986年7月,撤销城关镇,设立平凉市中街、东关、西郊3街道。

1966年5月,将原来城区的7街道合并为城关镇。

1986年7月,撤销城关镇,设立中街、东关、西郊3街道。

1986年7月,为平凉市西郊街道。

2002年8月,为平凉市崆峒区西郊街道。

1953年7月,成立崆峒乡。

1958年9月,成立崆峒公社。

1983年,崆铜公社改乡。

2002年6月,撤乡建崆峒镇。

清顺治十年(1653年),白水设镇,历史上第一次以白水镇而命名。

1958年3月,撤区并乡,改为白水乡。

1958年9月,撤乡建立公社。

1983年11月,公社改乡。

2002年8月,白水乡改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为安定区。

1954年3月,改为第八区。

1958年3月,撤区,分为余寨、草峰2乡。

1961年6月,调整为草峰公社。

1979年10月,分为杨庄、草峰2公社。

后公社改乡镇。

2002年8月,杨庄乡并入草峰镇。

1949年9月,成立安国区。

1958年12月,改为安国公社。

1983年,改为安国乡。

2003年12月,青龙乡并入安国乡。

2015年,安国乡撤乡设镇。

春秋时,境域属秦地。

北周时,始属平凉郡、府、县等。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设暖泉区。

1958年,建立红旗公社。

1959年9月,并入崆峒公社。

1961年,从崆峒公社分出成立柳湖公社。

1964年,赵堡公社并入。

1983年12月,改为柳湖乡。

2015年,撤乡改镇。

1958年,成立泾河公社。

1961年,改称四十里铺公社。

1983年,成立四十里铺乡。

1984年,撤乡成立四十里铺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成立花所区公署。

1950年6月,改为平凉县第六区。

1952年,改称第七区。

1955年3月,花所并入白水区,下辖花所乡。

1958年3月,撤区并乡,成立花所乡。

1958年12月,划归泾河公社。

1961年6月,析为花所公社。

1964年11月,并入白水公社。

1966年9月,设立花所公社。

1966年10月,更名光明公社。

1981年3月,更名花所公社。

1983年11月,改为花所乡。

2018年,撤乡改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索罗乡属花所区。

1955年10月,纳入白水区。

1958年3月,白水区撤区并乡,汝林乡并入索罗乡。

1958年9月,成立红星公社。

1958年12月,与东川红旗公社合并为泾河公社。

1984年,改为索罗乡。

1949年以前,设什字公所。

1949年后,改为什字区。

1958年,划归草峰公社。

1961年,成立什字公社。

1981年3月,改为香莲乡。

1958年9月,成立西阳公社。

1984年11月,改为西阳回族乡。

大秦回族乡原为安国第三乡,乡址设在刘庙村。

1953年,成立北新区,区址设在大秦村。

1954年,成立大秦乡。

1955年,更名大秦回族乡。

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大秦公社。

1970年,机关迁至东九村。

1984年,改为大秦回族乡。

1958年大公社时期,归安国公社管辖。

1961年,从安国公社分出,成立白庙公社。

1984年,改设白庙回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