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三山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三山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东南北为一片1.2公里,宽0.9公里,冲积平洋,村置西北角的平洋后,故名。
明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魏氏先人厚周率三个儿子在此拓荒创业时,主要以捕鱼为生,看到居住区域呈半岛形状,三面环海,酷似鳌山,且东向突出部隔500米海面与大扁岛相望的海峡又叫鳌江,因而取名鳌头。到了清朝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建魏氏宗祠修族谱时,因鳌头乡背靠海堘头自然村北大山山峰,先人希望后裔似山峰一样屹立壮大,将名称改为鳌峰。后又改为鳌头。
村西南临海,原海岸上草木茂盛,傍晚,各类鸟多成群结队,飞至栖息。村西南临海,原海岸上草木茂盛,傍晚,各类鸟成群结队,飞至栖息,故名。
此地位于原大扁岛北边,初只有一间渔寮,故曾用名,北寮。后人们在此地筑屋而居,故改为今名。
祖上有牛头村迁出,到该地居住,取名牛头鼻,亦不忘祖上之意。1985年12月改名鳌峰。
瑶峯“跃龙境”左环鳌海,右绕鹿山而龙脉之发派,则自城山洵全瑶之保障。故称高、林、李三姓分居磁瑶、硋窑、玉瑶为燕式向南飞,俗称居住地为燕穴。唐朝(武后)二年(699年)乡名称为瑶峰,属崇德乡平北平上里。宋末年间,高林李三姓先后迁入瑶峯为磁瑶、硋窑、玉瑶三个自然村,沿至1952年统称为海瑶。
村舍东边一片海滩,原海潮可达村沿。滩涂均为蛏埕,陈氏于明正统年间(1440年)从音西云岐,此蛏埕边定居,故名。
该处山形状像只鹤,故称。
原海潮达村沿,流沙游积,村前一片沙滩,曾名沙头,唐开平间,添林人,同平章政事翁承赞不拜而归,自号螺江钓翁,其弟翁承裕官拜校书郎,退隐迁至沙头,自号瑟江钓翁,瑟江渐成村名。
村为江氏聚居地,故名。
郭姓聚居地,故名。
据村族谱记载,此地原郑氏所居,天嗣始祖何昱公于宋咸淳年间自井得里(今江镜)入赘,后代子孙繁盛,自此人们就呼郑氏后代为后郑。以示区别村名,逐以之定名后郑至今。
原村前有一座低坵,名虎头山,以此为名。
钟氏家族系河南颖川固始县,于唐末宋初迁入闽南,后由闽南海滨迁入榕城居黄巷,后因世乱携眷迁玉融南,择凤岭建草屋以楼,西钟由此而立,故名。
任姓于清季从福州马尾宫竹迁此建房定居,故以姓氏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