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此处是黄河故道,因遗留小河身旧迹,故取名小河村。因居太和村西,改为西和村。 |
据同治六年《县志》记载,赵庄属吴村里,相建村于元代,以姓氏取名,故名“赵庄”,因与瓦岗寨、桑村等五个乡有同名村,于1981年经县115号文件批准,更名为“北赵庄”。 |
据《逯氏家谱》记载,明朝时期,姓逯的迁居于古黄河大堤上,更名叫逯家堤,后简称村名为逯堤。 |
明永乐年间,为取驻军吉祥永远兴盛之意取名永兴营,后因常有驻军扰民,明代万历年间更名破营,从此再无军队驻扎,民得安生。1952年复名永兴营。 |
在明代,刘氏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取村名为刘庄,因与八里营等五个公社有重名村,1981年经县115号文批准建队,更名为南刘庄。二普时征求群众意见,更今名。 |
据《牛氏家谱》记载:在清初姓牛的迁居于此,取村名为牛家屯。1988年文地名标准化改为牛屯。 |
宋代,原名“金堤口”,明代洪武年间姓冯的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改名冯堤口。后因刘保玉(外乡人)随母逃荒落居于本村关公庙改名叫刘保玉寨。明代万历年间,重修了关公庙宇,改村名关帝庙。1969年改为新兴大队,1979年恢复关帝庙原名。 |
明代,朱元璋之子征战,路经此地,此处有秦、兰两姓树旗响应,并以兰旗为号令,英勇抗战,兰姓战死,为作纪念,取名“兰旗屯”。 |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之子征战,路经此地,此处有秦、兰两姓树旗响应,并以兰旗为号令,英勇参战,兰姓战死,为作纪念,取名“兰旗屯”。 |
元时被鞑兵袭杀后,仅有兰、秦二姓人。朱洪武征战,路经此地,姓兰的树旗响应,并以兰旗为号令,英勇抗战,为作纪念,取名“兰旗屯”。 |
宋代时在此地驻扎过军队,有一营三寨之称,即郭固营、丁寨、谢寨、魏寨,故命名为郭固营。 |
据村东碑注明此地有一颗大槐树高1.2丈,粗3丈,而得村名。 |
传在宋代。在此有一营三寨。在明洪武年间,谢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取村名为谢寨。 |
明代时期,魏阁老的一名魏氏官员迁居与此,取名为魏寨,1981年更名为北魏寨。 |
明代初年丁氏人家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取名丁寨。据同治六年县志记载,丁寨属郭固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