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间,郭、刘、袁等10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居10处,各以姓氏作村名,合称什村。后因村落发展,分为东西两个什村,居东,称东什村。 |
明洪武年间,郭、刘、袁等10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居10处,各以姓氏作村名,合称什村。后因村落发展,分为东西两个什村,居西,称西什村。 |
郭姓始祖于明中期从郭小寨村迁此定居,以姓取名郭庄,后又以方位更名西郭庄。 |
据康熙二十二年(1683)《刘姓墓碑》记载,明洪武年间,刘霍自山西洪洞县迁杨梁村定居,刘霍的儿子刘堂为种地之便,移至河滩居住,以地势取名下河。 |
古时是黄河大堤尽头,以地形取名了堤头(了:完了之意)。据《刘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仍以原名了堤头作村名。 |
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刘姓墓碑》记载,始祖自明初于山西洪洞县迁至滑邑杨梁庄。相迁来时因周围大杨树很多,可供盖房作梁,故名杨梁村。 |
据清嘉庆那年间《张氏墓碑》载,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地处黄河古道,以打鱼为生,取名鱼张家庄。后简称打鱼庄。 |
明洪武年间,移民时住有韩姓,以姓氏取名韩家庄。明万历十六年(1588)《刘姓墓碑》记有韩家庄之名。为与另一韩庄区别而改称西韩庄。 |
据郭小寨清乾隆年间《郭姓墓碑》记载,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分军里庄一支。此地原为黄河故道,村人生活困难,多出外当兵,依当时制度,凡兵多之地不纳粮,故名军里庄。 |
据《龙王庙碑》载,唐代为临河县北下河村。宋末程姓迁此,以姓氏取名程家庄。明嘉靖三年(1524)牛姓迁此,仍称程家庄。后简称程庄。 |
原名吴寨,因吴姓独居此地而得名。后于明洪武年间,王、张两姓自山西洪洞迁民于此,以居于朱家寨之后而改称后寨。 |
据两家王姓同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同用一张耧,故称王家耧。清嘉庆年间村中修庙后,以庙之东、西分东、西两村。居东称东王耧。后以谐音称东王楼。 |
据两家王姓同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同用一张耧,故称王家耧。清嘉庆年间村中修庙后,以庙之东、西分东、西两村。居西称西王耧。后以谐音称西王楼。 |
据《朱姓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始祖朱海自安徽濠梁(今凤阳)迁此定居,后因族户增多,改名为朱家村。后简称朱村。因村落发展,1987年12月分为东、中、西三个朱村。居东而称东朱村。 |
据《朱姓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始祖朱海自安徽濠梁(今凤阳)迁此定居,后因族户增多,改名为朱家村。后简称朱村。因村落发展,1987年12月分为东、中、西三个朱村。居中而称中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