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师古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师古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04年12月由原云西镇上环街居委会,下环街居委会,水巷街居委会的4-6组合并改组为云西镇盐市街社区居民委员会,2006年4月17日云西镇和民主镇合并为师古镇,同日,云西镇盐市街社区居民委员会更名为师古镇盐市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0年5月15日,盐市街社区、慈善路社区合并设立盐市街社区。

1952年云西镇建立,下设3个居民委员会,为第一居委会,1991年9月15日云西镇政府将三个居委会分为5个居委会,为回龙街居民委员会,2004年底,第六届居民委员会换届之际,政府对场镇居民委员会组织机构进行精简整编,将原石门街、水巷街与回龙街等三个居民委员会合并,成立云西镇回龙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6年4月,民主、云西合镇为师古镇,社区再次更名,全称为师古镇回龙社区。

1949年为云西乡第4保;1950年为云西乡农协会第4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洛阳乡人民政府。

为洛阳乡第4村;1955年洛阳乡并入云西乡,为云西乡第2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前锋人民公社第2耕作区;1959年10月撤前锋人民公社,为云西人民公社第2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时为云西公社第2生产大队;1974年划出两个生产小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桐子园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云西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

2006年4月17日又云西镇与民主镇合并后更名师古镇,2007年8月14日与民主镇师古村合村后为师古村。

2020年5月15日,村级建制调整,撤销师古村、洛阳村建制,合并设立师古村。

1950年10月,清泉村建村,当时村部位于窑埂子,因为取名窑埂村,1953年成立九龙乡,清泉村改为九龙乡1村,1956年10月,九龙乡合并到民主乡后,清泉村改为名字乡第十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清泉村更名为前锋人民公社21管区,1962年公社化解体后,清泉村更名为民主公社11大队,1982年更正地名,因村内有清灰墙,黄家泉两处地名取名清泉村,2007年,农科村、平桥村、清泉村合并为清泉村。

1949年为云西乡16保;1950年为云西乡农协会15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洛阳乡人民政府,为洛阳乡12村;1955年洛阳乡并入云西乡,为云西乡第6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前锋公社第11耕作区;1959年撤前锋人民公社,为云西人民公社第11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调整为云西人民公社第14生产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永福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云西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

青林村沿革:1949年为云西乡12保;1950年为云西乡农协会12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永安乡人民政府,为永安乡15村;1955年撤永安乡,划归洛阳乡,同年,洛阳乡并入云西乡,为云西乡第6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前锋公社第10耕作区;1959年撤前锋人民公社,为云西人民公社第10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调整为云西人民公社第13生产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青林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云西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

红墙村沿革:1949年为云西乡16保;1950年为云西乡农协会16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洛阳乡人民政府,为洛阳乡12村;1955年洛阳乡并入云西乡,为云西乡第16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前锋公社第11耕作区;1959年撤前锋人民公社,为云西人民公社第11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调整为云西人民公社第14生产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永福大队,1983年从永福大队析出,命名为红墙大队,同年改为红墙村。

1984年云西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

2020年5月15日,村级建制调整,撤销虎林村、金龙村建制,合并设立虎林村。

1949年属四平乡第1保、第11保、第13保;1950年属四平乡农协会第13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民主乡人民政府,为民主乡共和村、第1村;1956年调整为民主乡第3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前锋人民公社第15耕作区。

1959年10月撤消前锋人民公社,为民主人民公社第4耕作区;1962年调整为民主人民公社第4生产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共和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民主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1987年10月民主乡从云西镇析出,仍属民主乡。

2007年8月与新院村合并后取名共和村。

由原新泉村与槐树村于2007年合村命名为红豆村。

1949年为云西乡第7保;1950年为云西乡农协会第7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洛阳乡人民政府。

为洛阳乡第1村;1954年划出1、6、7组;1955年洛阳乡并入云西乡,为云西乡第3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前锋人民公社第6耕作区;1959年撤前锋人民公社,为云西人民公社第6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时为云西公社第6生产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大泉坑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云西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

2007年大泉村、文武村、天灵村合并为大泉坑村。

1949年属云西乡第19保、四平乡第12保;1950年属云西乡农协会第19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九龙乡人民政府,属九龙乡第4村、民主乡第6村;1956年调整为民主乡第1村、第9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前锋人民公社第19耕作区。

1959年10月撤消前锋人民公社,为民主人民公社第8耕作区;1962年调整为民主人民公社第8生产大队,并划出石滩村;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思源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民主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1987年10月民主乡从云西镇析出,仍属民主乡。

2006年民主和云西合为师古镇,2007年原石滩、四八泉、思源合为一个村,命名为思源村,属师古镇。

1949年为云西乡第8保;1950年为云西乡农协会第8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白腊乡人民政府,为白腊乡第8村;1955年白腊乡并入云西乡,属云西乡第4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前锋人民公社第6、7耕作区;1959年撤前锋人民公社,属云西人民公社第6、7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时调整为云西公社第7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杜临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云西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

1949年为云西乡12保;1950年为云西乡农协会12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白腊乡人民政府,为白腊乡12村;1955年白腊乡并入云西乡第4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前锋公社第8耕作区;1959年10月撤前锋公社,为云西人民公社第8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为云西公社第8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思安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云西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

1949年为云西乡9保;1950年为云西乡农协会9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白腊乡人民政府,为白腊乡9村;1955年白腊乡并入云西乡第4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前锋公社第9耕作区;1959年10月撤前锋公社,为云西人民公社第9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为云西公社第9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白腊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云西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

2006年云西镇于民主乡合并为师古镇,2007年杜临、白腊、思安合并为苏家桥村。

1949年属云西乡第9保;1950年属云西乡农协会第12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九龙乡人民政府,属九龙乡双泉村、第6村;1956年调整为民主乡第12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民主人民公社第23耕作区;1962年调整为民主人民公社第12生产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雷安大队;1983年为雷安村;1984年民主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1987年10月恢复民主乡,仍属民主乡。

1949年为湔底乡15保;1950年为湔底乡农协会15分会;1952年土改建政,成立永安乡人民政府,为永安乡14村;1955年永安乡划归洛阳乡,同年,洛阳乡并入云西乡,为云西乡第6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前锋公社第10耕作区;1959年撤前锋人民公社,为云西人民公社第10管理区;1961年体制下放调整为云西人民公社第12生产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命名为双龙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1984年云西乡并入云西镇,属云西镇。

2006年两镇合一,2007年合村,雷安和双龙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双安村,属师古镇。

2007年合村时,由果园村,九龙村,中龙村合并而来,取名九里埂村,地名沿用;2020年5月15日,撤销九里埂村、慈山村建制,合并设立九里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