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水城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水城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53年成立滥坝镇。

2003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3]99号)同意水城县政府驻地由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办事处迁至水城县滥坝镇。

2015年6月4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129号)批复同意水城县撤销滥坝镇,设置尖山街道、双水街道:尖山街道辖原滥坝镇尖山村、白腻村、滴水岩村和法都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地域,街道办事处驻尖山村;双水街道辖原滥坝镇广场社区、双水社区、黄家桥社区、小山社区、朝阳社区和法都村(丫口组、龙井组、大桥组、黄家寨组、木房组)、以朵村、严家寨村、白泥村、红山村、付家营村地域,街道办事处驻小山社区;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双水街道析置以朵街道、石龙街道、红桥街道:以朵街道辖原双水街道的以朵居委会、住武社区、滴水岩村,街道办事处驻住武社区;石龙街道辖原双水街道的石桥社区、双龙社区、石龙村,街道办事处驻双龙社区;红桥街道辖原双水街道的鱼塘社区、银矿社区、严家寨居委会、红山居委会、白泥居委会、付家营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鱼塘社区。

行政区划调整后,双水街道辖8社区。

2015年6月4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129号)批复同意水城县撤销滥坝镇,设置尖山街道、双水街道:尖山街道辖原滥坝镇尖山村、白腻村、滴水岩村和法都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地域,街道办事处驻尖山村;双水街道辖原滥坝镇广场社区、双水社区、黄家桥社区、小山社区、朝阳社区和法都村(丫口组、龙井组、大桥组、黄家寨组、木房组)、以朵村、严家寨村、白泥村、红山村、付家营村地域,街道办事处驻小山社区。

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划出尖山街道的白腻居委会参与组建新桥街道。

老鹰山街道在明朝属贵州宣慰司底水辖地。

清朝为贵州大定府水城厅常平里管辖。

民国时期,主要为水城区东关、万全二乡辖地,1953年建镇时多为水城区(特区)的滥坝区(镇)所辖。

1966年10月,国家在原水城县万全乡(公社)筹建煤矿,以境内“老鹰山”为矿名,建成大型煤矿,并配套建成老鹰山选煤厂,形成了小而全的矿区。

1982年原水城特区划出万全公社和白腻公社的大树、大桥、尖山、陆家坝、中坡、幸福等村成立老鹰山镇,该镇于1984年被撤销。

1987年3月,钟山区、水城县分设。

1988年9月,成立钟山区老鹰山镇。

2001年9月,原老鹰山、观音山两镇合并,重新成立老鹰山镇。

该镇总面积63.38平方公里,辖陆家坝、石板河、木桥、中坡、石河、观音山、人和洞等七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员会,40个村民小组。

2013年5月21日,贵州省政府同意将钟山区老鹰山镇整建制划归水城县管辖,原老鹰山镇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钟山区、水城县行政区域界线做相应变更。

2015年6月4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129号)批复同意水城县撤销老鹰山镇,设置老鹰山街道。

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调整老鹰山街道的行政区划,析出新业社区参与组建新桥街道。

2015年6月4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129号)批复同意水城县董地苗族彝族乡,设置董地街道:董地街道辖原董地苗族彝族乡地域,街道办事处驻文阁村。

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划出董地街道的文阁居委会、新桥社区、和欣社区,参与设立新桥街道。

2015年6月4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129号)批复同意水城县撤销董地苗族彝族乡,设置董地街道:董地街道辖原董地苗族彝族乡地域,街道办事处驻文阁村。

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董地街道析出文阁居委会、新桥社区、和欣社区,老鹰山街道析出新业社区,尖山街道析出白腻居委会,设置新桥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和欣社区。

1953年成立滥坝镇。

位于水城县境东部,距县府22千米。

面积982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尖山、发齐、白腻、法都、木房、以朵、住武、付家营、一字河、滴水岩、双水、明洞、红山、严家寨、白泥15个行政村。

2015年6月4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129号)批复同意水城县撤销滥坝镇,设尖山街道、双水街道,双水街道辖原滥坝镇广场社区、双水社区、黄家桥社区、小山社区、朝阳社区和法都村(丫口组、龙井组、大桥组、黄家寨组、木房组)、以朵村、严家寨村、白泥村、红山村、付家营村地域,街道办事处驻小山社区;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双水街道析出以朵居委会、住武社区、滴水岩村设置以朵街道,街道办事处驻住武社区。

2012年,省政府(黔府函[2012]261号)批复同意:撤销玉舍彝族苗族乡,设置玉舍镇,镇政府驻玉舍村;2015年6月4日,省政府(黔府函[2015]129号)批复同意水城县撤销玉舍镇、纸厂彝族乡,设置新玉舍镇:玉舍镇辖原玉舍镇、纸厂彝族乡地域,镇政府驻玉舍居委会;2019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新玉舍镇析置海坪街道,街道办事处驻阿娄社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蟠龙镇。

1950年7月,撤销蟠龙镇,建蟠龙乡。

1953年4月,撤销蟠龙乡建蟠龙区。

1958年8月,蟠龙区改为盘龙公社,增设盘龙管理区。

1963年3月,盘龙公社改为蟠龙区,盘龙管理区改为盘龙公社。

1983年4月,盘龙公社改为蟠龙乡。

1992年6月,蟠龙乡、木城乡、布寨乡、塘上乡、法那乡合并为蟠龙乡。

2012年,撤销蟠龙乡,设立蟠龙镇。

1953年4月,建发耳区。

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建发耳公社(区级)和发耳管理区。

1961年7月,撤销发耳公社(区级),恢复发耳区公所。

1963年3月,建发耳公社(乡级)。

1983年4月,改发耳乡。

1992年5月,发耳、梓椅、营街、湾子4乡合并为发耳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2012年,撤销发耳布依族苗族彝族乡,设立发耳镇。

1953年4月,建都格乡。

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都格乡改都格管理区。

1961年7月,都格管理区改都格公社。

1983年4月,都格公社改都格乡。

1992年5月,都格乡、垭口乡、龙井乡、马龙乡合并为都格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2012年,撤销都格布依族苗族彝族乡,设立都格镇。

1953年4月,建鸡场乡。

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鸡场乡改鸡场管理区。

1961年7月,改鸡场公社。

1963年3月,撤销鸡场建制。

1982年7月,改鸡场公社。

1983年4月,改鸡场乡。

1992年5月4日,鸡场乡、妥保乡、安居乡合并为鸡场布依族彝族苗族乡。

2012年,撤销鸡场布依族彝族苗族乡,设立鸡场镇。

1953年4月,建勺米乡。

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勺米乡改勺米管理区。

1961年7月,改勺米公社。

1983年4月,改勺米乡。

1992年5月3日,勺米乡、鱼塘乡、笔架乡、玉舍乡滥坝村合并为勺米彝族苗族乡。

2012年,撤销勺米彝族苗族乡,设立勺米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建化乐乡。

1953年,撤销化乐乡建制,在原化乐乡辖区内新建马场乡、猪场乡。

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成立县辖尖山坝公社,马场乡与猪场乡合并,建立化乐管理区。

1961年7月,撤销尖山坝公社,建立县辖比德区,化乐管理区改为化乐公社,归比德区管辖。

1983年4月,化乐公社改为化乐乡。

1992年5月,吹聋乡、猫场乡、化乐乡合并建化乐苗族彝族乡。

2012年,撤销化乐苗族彝族乡,设立化乐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建比德乡。

1953年4月,建比德区。

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比德区与滥坝区合并为尖山公社。

1961年7月,建比德区和比德公社。

1983年4月,比德公社改比德乡。

1992年5月,由比德乡、立火乡、牛场乡合并为比德苗族彝族乡。

2013年,撤销比德苗族彝族乡,设立比德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建阿戛乡。

1953年4月,增设阿戛区。

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阿戛区改为阿戛公社(区级),阿戛乡改为阿戛管理区。

1961年7月,阿戛公社改为阿戛区公所,阿戛管理区改为阿戛公社(乡级)。

1983年4月,撤销阿戛区建制,阿戛公社改为阿戛乡。

1992年7月,仲河乡、马场乡、阿戛乡合并为阿戛乡。

2012年,阿戛乡撤乡建镇。

2015年6月,原盐井乡和原阿戛镇合并为新的阿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