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水川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水川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位于水川最东部,乌金峡上峡口北岸村中居民多为陶姓人,相传陶氏祖先原居南京五柳巷,后迁居此地,为纪念故籍,故起名五柳。另一说法是村中居民多为陶姓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的后代,取村名为五柳,是为纪念祖先。
地处黄河北岸,原是蒋家湾中湾清朝同治年间为防御土匪筑一土堡,命名为熙春堡,意思是像春天一样兴盛起来,后将此地称为熙春另一来历为据说唐明皇李隆基母亲的宫殿为熙春宫,因村内李氏后人居住较多,故名。
位于蒋家湾中部,因历史上的“均安”土堡而得名。
顺安又名石嘴子,位于蒋家湾西部,因历史上有“顺安”土堡而得名。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战敌后,为防御土匪,筑一土堡,起名顺安堡,其意是平顺安全,其成立的村委会称为顺安村村民委员会。
据说在明朝初年这里开发之前,生长着大片的灌木桦皮子,又因这里地面较广,是黄河边较大的一片川地,故名。
据说在唐宋时期,这里森林茂密,树上栖息着很多鹦哥鸟,又位于黄河大峡东边的第一个大拐弯处因此而得名鹦哥湾,莺鸽湾原名鹦哥湾,民国以前的史料都是这样记载的,1985年前皋兰县的各种正式文本中写的是鹦鸽湾,划属白银后逐渐写为莺鸽湾,故名。
关家沟原名蜡台沟,关氏祖先于明天启年间定居于此,因地处一条山沟中,居住的村民又基本上都是关姓人,故称关家沟。
位于黄河大峡东北出口的北边,对于水川来说,西有大峡,东有乌金峡,西峡口村因位于西边峡谷的出口而得名,1892年《重修皋兰县志》记载的是栖霞口,1940年《青城记》写的是西峡口,故名。
民国以前,据说是建村时,有一条河沟里面有金沙,村庄坐落在河沟口,叫金沟口,1955年金沟口村张联佑等人率先在村里成立了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取名金锋社,取了金沟口的金和先锋的“锋”,是水川最早的合作社,起了先锋模范作用,意为金沟口的先锋社,后逐渐以社名代替了村名。
据查公元1130年建村时村中张姓人从兰州草场街迁移本村故取名为张家庄,后简化称为张庄,故名。
原名白刺滩,据说在明初这里开发之前,生长着大片的灌木白刺,因而得名白刺滩,后来白刺滩讹写为白茨滩,故名。
白银水川与榆中青城隔河相望,清代以前有两个渡口,因为两个渡口的船只大小不一样,所以这两个地方的渡口一个叫大船渡,一个称小船渡后来,大船渡讹写为大川渡,因大船渡演变而来。
明末清初有姓顾,名仲亮的官员,在兰州任职,后代顾登洲到买了一些土地,开始种地为生由于位于黄河岸边,河水淤沙成滩,土语说淤为唼(shà),唼善音同声母sh,故又读善又由于顾姓人家居住,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