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原属富砂乡,后富砂乡分为东、南、西、北4个社,该村为东社,先称为富东,后独立成村,因村北临外砂溪,故从“富东”和“外砂溪”各选一字,故名。[详细] |
因地处韩江下游支流泥沙冲积浮聚而成的沙洲,有“浮沙”“浦沙”之称,因“浮”与“富”谐音,故名富砂。[详细] |
该村因地处外砂河冲积而成的金黄色沙洲,故名。[详细] |
明嘉靖年间,福建莆田乌衣巷王氏迁此建村,因处于外砂陇之内侧而取名“内陇”,故名。[详细] |
元末明初,该村周围一带已有人在此居住,因王姓居多而被称为王厝乡,民国时期改称外砂上社乡。1956年该乡拆分为李厝村、林厝村,时为防止大姓氏歧视小姓氏,立小姓为村名,故名。[详细] |
元末明初,当时居于澄海城的数户冠山籍卢姓人家,率先迁徙到该地域最高地的沙母顶定居,繁衍拓展,故沙母顶及附近池塘皆以“卢厝”名之。元至正十一年(1351),王氏南岳公自海阳县登云都迁入,繁衍后代。明代,由于王姓人口迅速增长,居首姓地位,故称王厝乡,民国时期改称外砂上社乡。1956年该乡拆分为李厝村、林厝村,时为防止大姓氏歧视小姓氏,遂以村中人口最少的林姓作为村名,故名。[详细] |
该村相传始建于元代,福建莆田沈姓最早迁居至此,明代初期抗元英雄谢枋得的八世孙谢秉盛(字宏远)到此创居(约1435-1460),蕃枝椒实,后代繁多,村名遂称谢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地处上蓬区的中心而取名“蓬中”,故名。[详细] |
全村四周砌筑围墙防范盗贼,设有四栅门,门上横匾书写“仁和里”三字,以勉励村民讲团结讲道德,并取名仁和里村。[详细] |
因外砂河流经此处有5道弯,故称“五弯溪”,后去俗取雅改称为“五香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