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王屋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王屋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地处王屋山下,故村以山名。
因处杨沟北端得名后杨沟,后演为今名。
原名火神村。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大搞“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故更名为新林生产大队。
原名苏村。因刘庭芳烈士牺牲在此而更名。1946年10月20日晚,王屋县公安队指导员刘庭芳主持召开动员会后,和其他干部一起回苏村的路上遭到敌人袭击,刘庭芳等8名干部遇难。同年11月23日,太岳四地委在王屋县韩旺村召开大会,处决了一批叛乱分子,公祭刘庭芳等遇害干部,并将苏村更名为庭芳村。
地处河南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古称轵道。汉为濝关。汉光武年间遣大将王梁守濝关,因此地开设有多家大客店,故称大店。
传清代时此地有一大户人家,人称谭员外,乐善好施,行侠仗义,村民为纪念其人,故起名为谭庄。
因此地石多土薄,就像一个装满石头的大匣子,故名石匣。
传唐代时,有一无名无姓的少年流落此地。这里有一天然水井,不管旱涝,井里水位不涨不落,清澈如境。更为神奇的是,每当他打水时,常见一面铜锣浮在水中,也可捞到桶中,但桶一提至井台,锣仍在井中晃动。以此少年自名罗姓,后发展成村后,取名罗庄。
封门因封门口而得名。村东有断层山口,为太行八陘之第一陘。战国时置关。近代因地势险要,为豫晋两省出入门户,村以山口名。
创建于唐代的清虚宫,是王屋山道教三宫之一。当时香火甚盛,曾经吸引众香客到此定居,发展成村,遂以宫得名。
愚公村原名燕婆洼。1964年,毛主席的“老三篇”红遍全国。“老三篇”之一《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但当时并无具体地点。为了使这个发生在王屋山的寓言故事具体化,根据当地人的传说,就把位于天坛峰下的这个村子定为愚公的故居地,改村名为愚公村。
因村中有唐代建筑迎门宫,故村以宫名。
此地属深山区,山高林密,居民沿河道西侧居住,泛称林山。
古名仓房。后因处大店河西岸的平地上,更为西坪。
地处王屋深山区,居民点沿铁山河东西两侧散布,村民住所东西两侧皆为高大的山体,故泛称东西山。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