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万全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万全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办事处驻孔家庄村而得名。 [详细]
  因镇人民政府驻孔家庄村而得名。 [详细]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筑土城,名万全城。镇名源此。城名取吉祥义。 [详细]
  始建于唐代,由于人多村大,早称"万家村",之后改名古长郡。后因西北山上长满荨麻草,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村名改称"荨麻岭村"。在明宣德十年(1435年)筑城,高三丈三尺,方四里五十三步,南有承恩门,西有观澜门。正德皇帝朱厚照在镇河(现称洗马林河或水关河)洗马,故而改名洗马林。 [详细]
  因镇人民政府驻郭磊庄村而得名。 [详细]
  俗称“忻家屯”。据查,原名北忻屯,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至1627年),由旧村(位于新村东北12公理处,后称北忻窑,民国版《万全县志》中尚载有此村名,在冯家窑村下附出,后渐荒废。)迁此新建屯堡,故而名北新屯。 [详细]
  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至1449年)为兵营驻扎区,取名上房营。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都御史殷谦筑城堡,成为过往官兵膳宿点,故更名膳房堡。 [详细]
  据《辽史》、《元史》、《县志》记载:辽代建村,初称“大新镇”,金于承安二年设县,初称宣德县,后因地震迁于今左卫,改名“宣平”。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再由怀安左卫移宣平县于此。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金元野狐岭之战,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废宣平县。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建土筑堡四百一十丈,有西、南二门。得名宣平堡。 [详细]
  俗称“高庙儿”。据查,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一姓高的到此耕种定居,故名高家屯。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村内盖了几座大庙,围村筑了城堡,因而改称高庙堡。 [详细]
  据村中旧有碑文记载:唐天宝壬午年(公元742年)始建。相传,公元1403年燕王(朱元璋四子朱棣)袭破南京后,夺取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侄儿)的皇位。为了巩固皇权,曾五次出征扫北。有一次,扫北队伍行至村南时,晨雾突起,燕王觉奇,立即回兵绕道而行,因而村庄依旧,未遭践踏,故名旧堡。 [详细]
  《万全县志》记载:最先由安氏一族建村。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筑堡,故以先祖姓氏取名安家堡。 [详细]
  因乡人民政府驻北沙城村而得名。 [详细]
  万全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抵御蒙元残部入侵,加强军事防御,置万全左、右卫, 因此地 “背枕长垣(长城),面临洋水(洋河),左挹居庸(今居庸关)之险,右拥云中(今大同)之固" ,在此建城实乃 "万全之策" ,万全由此而得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