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设立,称围底社区居民委员会,且沿用至今。 |
定名后沿用至今。 朱氏始祖于清代自南雄镇珠玑行迁到陀埇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冼、梁、吴、陈、蒋、黄、张、彭、康、邓、欧、罗、李氏始祖相继迁到该村落户。 现有朱、冼、梁、吴、陈、蒋、黄、张、彭、康、邓、欧、罗、李等共14姓,最大姓彭,占60%。 清代建村,称陀埇属罗定州五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 建国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 1958年公社化设陀埇大队,属围底公社。 1983年撤大队建乡,隶属围底区。 1986年撤乡设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村委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1635年建村,原称山迳塘,后改称秋风,属泷水县;清属罗定州五都;1912-1949年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1958年公社化设秋风大队,属围底公社;1983年撤大队建乡,并入城围乡,隶属围底区;1986年撤乡时,从城围分出设秋风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秋风村民委员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明朝时建村,称城围,属泷水县;清属罗定州五都;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1958年公社化设城围大队,属围底公社;1983年撤大队建乡,隶属围底区;1986年撤乡设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9月恢复城围村民委员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明朝时建村,称凤山,属泷水县;清属罗定州五都;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1958年公社化设凤山大队,属围底公社;1983年撤大队建乡,隶属围底区;1986年撤乡设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凤山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均属围底镇。 |
定名后沿用至今。 陈氏始祖于公元1760年自围底镇盘龙村迁到莲塘头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马氏始祖也迁到该村落户。 现有陈、马共2姓,最大姓陈,占90%。 1760年建村,称莲塘头,属罗定州五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 建国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 1958年公社化设莲圹头大队,属围底公社。 1983年撤大队建乡,隶属围底区。 1986年撤乡设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村委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定名后沿用至今。 陈氏始祖于清代自围底镇塘鹤岗村迁到陈浩岗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黄、谭、罗、郑、李、关氏始祖相继迁到该村落户。 现有陈、黄、谭、罗、郑、李、关等共7姓,最大姓陈,占46%。 清代时期建村,称五华,属罗定州五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 建国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 1958年公社化设文岗大队,属围底公社。 1983年撤大队建乡,并入莲圹头乡,隶属围底区。 1986年撤乡,从莲圹头分出设五华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村委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定名后沿用至今。 陈氏始祖文叙清代自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县围底镇新屋村迁到该地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胡、杨、郑、罗、张、彭、林、涂、付、黄、梁、袁、冼、李、苏氏始祖相继迁到该村落户。 现有陈、胡、杨、郑、罗、张、彭、林、涂、付、黄、梁、袁、冼、李、苏共16姓,最大姓陈,占66%。 清代时建村,称文岗,属罗定州五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 建国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 1958年公社化设文岗大队,属围底公社。 1983年撤大队建乡,隶属围底区。 1986年撤乡设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村委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定名后沿用至今。 陈氏始祖于清代时自罗定县围底镇宦塘村迁到古薄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叶氏始祖也迁到该村落户。 现有陈、叶共2姓,最大姓陈,占80%。 清代时建村,称古薄塘,属罗定州五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 建国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 1958年公社化设古薄塘大队,属围底公社。 1983年撤大队建乡,古薄塘并入寻贤乡,隶属围底区。 1986年撤乡,古薄塘从寻贤岗分出设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村委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定名后沿用至今。 陈氏始祖于明末自素龙镇赤坭村委赤坭村迁到宦塘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现有陈共1姓,最大姓陈,占100%。 明末建村,称宦塘属泷水县。 清末属罗定州五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 建国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 1958年公社化设宦圹大队,属围底公社。 1983年撤大队建乡,并入古模乡,隶属围底区。 1986年撤乡时从古模分出,设宦圹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村委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明朝时建村,称贤相村;1760年改称古模,明属泷水县;清属罗定州五都;1912-1949年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1958年公社化设古模大队,属围底公社;1983年撤大队建古模乡(宦塘大队并入古模乡),隶属围底区;1986年撤乡,析出宦塘自设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古模村村民委员会名称至今,均属围底镇。 |
定名后沿用至今。 陈氏始祖于公元1273年自南雄市珠玑巷迁到杨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现有陈1姓。 1273年建村,叫杨村,元明时属泷水县。 清属罗定州五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 建国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 1958年公社化设杨村大队,属围底公社。 1983年撤大队建乡,隶属围底区。 1986年撤乡设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村委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定名后沿用至今。 陈氏始祖于公元1760年自本县围底镇杨村村委迁到十二垌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彭、梁、吴、康、邓、欧、罗、张、黄、朱、李、张氏始祖相继迁到该村落户。 现有彭、梁、吴、康、邓、陈、欧、罗、张、黄、朱、李、张等共13姓,最大姓彭,占40%。 1760年建村,初称泗联,后称泗和,清属罗定州五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 建国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 1958年公社化设泗联大队,属围底公社。 1983年撤大队建乡,并入杨村乡,隶属围底区。 1986年撤乡时,从杨村分出设村委会,并改名为泗和,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村委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
定名后沿用至今。 邓氏始祖于公元1573年自英德县镇塔子岗村委迁到渡头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 之后,陈、黎、梁、曾、尹氏始祖相继迁到村中落户。 现有邓、陈、黎、梁、曾、尹等共6姓,最大姓邓,占60%。 1573年建村,称渡头,属泷水县。 清属罗定州五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 建国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 1958年公社化设渡头大队,属围底公社。 1983年撤大队建乡,隶属围底区。 1986年撤乡设村委会,198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8年5月恢复村委会称号至今,均属围底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