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文水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文水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53年5月至1954年10月,全县实行区乡村制,设城关镇,属第一区管辖。

1954年10月,全县撤销区建制,实行乡村制,城关镇归县直辖。

1956年6月,文水县全县第二次划乡,撤销区建制,原来的53个小乡划为21个乡镇,保留城关镇。

1958年3月,全县第三次划乡,城关镇下辖18个村。

1958年10月,城关镇改建为前进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文水县并入汾阳县,1959年3月设立文水城关前进人民公社,仍属汾阳县管辖。

1959年9月,恢复文水县建制,城关前进人民公社复归文水县管辖。

1961年4月,前进人民公社改称城关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城关人民公社改建为城关镇。

2001年1月,城关镇与沟口乡、宜儿乡合并,设立凤城镇。

1949年10月至1953年5月,本县实行区村制,全县划为七个区,境域属第四区。

1953年5月至1954年10月,本县实行区乡村制,开栅乡属于第四区管辖。

1954年10月,本县撤销区建制,实行乡村制,开栅乡归县直辖。

1956年6月,本县第二次划乡,开栅乡辖8个村。

1958年3月,本县第三次划乡,开栅乡辖9村。

1958年10月,开栅乡改为开栅先锋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文水县并入汾阳县,开栅先锋人民公社改称卫星人民公社,归汾阳县管辖。

1959年9月,恢复文水县建制,开栅卫星人民公社归文水县管辖。

1961年4月,改称开栅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开栅人民公社改建为开栅镇。

2001年,苍儿会乡并入开栅镇。

1949年,分属文水县第三区、第五区,1953年5月,设立南庄乡,1956年,分属南庄乡、温云乡、信贤乡,1958年,属迎泽人民公社,同年11月,属汾阳县,1959年,属文水县,1961年,属南庄人民公社,辖南庄、洪义、吴村、韩弓、麻家堡、温云、温云营、横沟8个生产大队,1962年,增设信贤、汾曲2个生产大队,辖10个生产大队,1984年4月,撤销南庄人民公社,设立南庄镇,改辖10个村。

1949年至1953,区村制时属第三区辖。

1953年5月至1954年10月,乡村制称五安乡,仍属第三区辖。

1954年撤区,五安乡归县政府直辖。

1956年五安乡并入南庄乡。

1958年10月属胡兰人民公社,11月文水县并入汾阳县,仍属汾阳县胡兰人民公社。

1959年3月,为汾阳县南安先锋人民公社,9月恢复文水县建制后成为文水县南安先锋人民公社。

1961年,改称南安人民公社。

1971年至1983年,划归交城县管辖。

1984年南安人民公社改为南安镇。

2001年,南白乡并入南安镇,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实行区村制,境域属第五区。

1953年5月,境域仍属第五区,下辖大象、云周西等8个小乡。

1958年3月,境域内设云周西乡。

1958年10月设立胡兰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文水县并入汾阳县,胡兰人民公社归汾阳县文水镇办事处管辖。

1959年9月,设立云周西胡兰人民公社。

1959年9月,恢复文水县建制。

云周西胡兰人民公社归文水县管辖。

1960年3月,改成胡兰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刘胡兰人民公社改称刘胡兰镇。

2001年1月,上曲乡并入刘胡兰镇。

1949至1953区村制时属第二区辖,1953月5月至1954月10月,乡村制称下曲乡仍属第二区辖,1954年撤区,下曲乡归县政府直辖,1958年10月,下曲乡建制撤销属胡兰人民公社,是年11月文水县并入汾阳县,仍属汾阳县胡兰人民公社,1959年3月,为下曲红光人民公社,9月恢复文水县建制后归文水县管辖,1960年3月,改称下曲人民公社,1984年4月,下曲人民公社改为下曲镇下辖13村,2001年撤乡并镇原南齐乡并入下曲镇。

1949年至1952年属文水县第六区管辖,1953年至1955年设孝义乡,1956年至1957年,分属孝义乡、苏家堡乡,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同年11月,属汾阳县,1959年至1960年属文水县灯塔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至1983年属孝义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4月,撤销孝义人民公社,设立孝义镇,沿用至今。

1949年至1953年,区村制时属第六区,1954年10月,全县撤销区建制,实行乡村制,南武乡归县直辖,辖3个村,1956年6月,第二次划乡,下辖8个村,1958年3月,第三次划乡,下辖10个村,1958年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设南武红旗人民公社,1958年11月文水并入汾阳县,属汾阳县管辖,1959年9月,恢复文水县建制,复归文水县管辖,1961年4月,南武红旗人民公社改称南武人民公社,驻地南武大队,下辖9个生产大队,1984年4月全县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村制,南武人民公社改建为南武乡。

1949年,分属文水县第四区、第五区。

1953年,设西城乡。

1956年分属西城乡、石侯乡。

1958年,属黎明人民公社。

同年11月,属汾阳县卫星人民公社。

1959年,属文水县黎明人民公社。

1961年,属西城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销西城人民公社,复设西城乡。

之后沿用至今。

新中国建立后至1953年5月区村制时属第六区。

1953年5月区乡村制时属第六区管辖,下辖3个村。

1954年10月乡村制时,北张乡归县直辖,下辖3个村,乡机关驻地北张村。

1956年6月,全县第二次划乡,北张乡下辖6个村。

1958年3月,全县第三次划乡,北张乡辖9个村。

1958年10月北张乡撤销,境域属南武红旗人民公社。

1961年4月设立北张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北张人民公社改建为北张乡,沿用至今。

1949年,属文水县第七区管辖。

1954年10月,撤销区建制后,马西乡直属文水县。

1958年10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马西乡建制撤销,境域属城关前进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并入汾阳县。

1959年9月,文水县建制恢复。

1960年4月,设立马西人民公社。

1984年4月,马西人民公社改建为马西乡。

1971年4月吕梁地区建立时,将原属汾阳县冀村人民公社管辖的西槽头、百金堡、东槽头、裴会、王家社、阎家社、狄家社、尹家社8个生产大队划归文水县,上属北张人民公社,1976年3月,以上8个村整体由北张人民公社划出,成立西槽头人民公社,1984年4月,全县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村制,西槽头人民公社改建为西槽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