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宜城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宜城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古时为楚鄢地,故名。 [详细]
  南营昔称南营里。传说,有庞公庞母二神路过,见此处山清水秀,只缺平原,遂发善心,倒下一篮银子,填平沟壑,地面遂成平原,人们就把此平原叫“篮银”。后谐音为“南营”。早年有李、胡二姓在距南营2千米处的汉江边各设一集市,后因汉江涨水二集市被淹没,才迁移到此处设集,仍用“南营”作为集镇名。 [详细]
  很早以前,汉江段家河一带至宜城东北部河堤经常溃口,给当地百姓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百姓认为:洪水泛滥是蛟在作怪,而龙能降蛟,为保平安,于是人们将宜城新河西岸的老护城堤用石头护坡,并在堤上立了一对雌雄石龙头,以镇蛟避水。清《宜城县志》载:“新河者,汉江老洪新开之汊河……至乐善桥、磨珠湖导西冈水流注之。由是而下,护城石堤所自起,堤岸甃(意思是“用石头彻壁”)镇水石龙首二,故名龙头。”后便用“龙头”作地名;因街道办事处驻地龙头,故名。 [详细]
  郑集镇原名枣林、郑家集、俗称老街。1935年,汉江涨大水后,西岸一带居民迁居此地,枣林随之消失,后郑姓人家在此设双日集,1943年由县政府正式命名为郑家集,简称郑集。 [详细]
  刘猴原名江家集,后因一名叫刘猴子的人开市竞争,获胜取代江家集,得名刘猴集。 [详细]
  因地处潼口河入汉江的河口,古称潼口或小河口,后简称“小河”。 [详细]
  因孔姓人家大多聚居蛮河之湾,在此设集市,得名孔家湾,后人简称孔湾。 [详细]
  “流水”指河流名称流水沟。 [详细]
  明朝年间(1368-1644),现曾桥村姚家集为一小集镇,多居姚姓。此处有一条东西流向的小溪,人们行路不方便,便在小溪上架了一座小桥。清朝年间(1636-1912),姚姓在此开客栈,为来往商人提供方便,时称“姚板店”。后因土匪经常骚扰,客栈被迫停业。清朝末年(1912),集镇向东移至现在老板桥位置,先架木桥,后改石桥,人称“姚板店”或“板桥店”。因板桥店易叫上口,逐沿此名。 [详细]
  因其政府机关所在地名称叫王集,且该集镇王姓人家居多,故名。 [详细]
  因镇政府原驻于“雷家河”而命名。 [详细]
  据《今县释名):“本鄢,为楚之别都,有鄢城。汉惠帝改今名,有鄢水,一日夷水,桓温父名彝,改日蛮水。”宜城似由夷水得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