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永胜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永胜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明弘治九年(1496年),北胜州署从旧州城迁入澜沧卫城西南隅,时称北胜州城。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北胜州改为永北府。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水北府改水北直隶厅城。

1950年7月前,为永北区;同年8月后,为第一区所辖。

1955年后,属县辖镇,名永胜镇。

1966年,更名城关镇。

1982年,复为永北镇。

1988年1月,区改乡,北胜区与永北镇合并为永北镇。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仁和属遂久县(今永胜县)。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遂久县(今永胜等)、姑复(今华坪等)划归云南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仁和属益州。

唐贞元十年(794年),南诏主(今大理)在今永胜区域设北方赕。

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仁和属成纪(今永胜)。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仁和属高氏土司。

清道光初年,在仁和仁里街设市场,仁里街旧名苗力。

民国初年,永北县(今永胜县)在仁和设县置县佐署,命名仁里。

1950年,设仁里区。

1958年,永胜、华坪2县合并仁和区。

1960年,永胜、华坪2县分开并成立仁和公社。

1962年,设仁和区。

1966年,复称仁和公社。

1982年,设仁和区。

1984年1月,设仁和区公所。

1988年1月,撤销仁和区公所设仁和镇。

清末民初,期纳坝分为满官、期纳、刘官3约。

民国时,称云山镇。

1950年—1957年,称永胜县第三区。

1958年,称期纳区。

1960年,成立期纳公社。

1962年,称期纳区。

1968年,复称期纳公社。

1984年,设期纳区。

1988年,改期纳镇。

前身是梁官镇和金官镇。

梁官镇在三川坝上段称上川,金官镇在三川坝下段称下川。

清代,原梁官镇设梁官约、妈伍约、黑伍约、中洲约、坡脚约;原金官镇设金官约、三分田约、陈广约、习甸约、沙河约、龙潭约、马军约、五伍约。

民国时期,原梁官镇称第二区、海梁乡,原金官镇设第三区、金官镇(今睦科村委会)。

1950年,原梁官镇称第四区。

1950—1957年,原金官镇设第四区、第五区。

1958年,属金官区。

1958年后,称金官公社,金官区。

1969年,原梁官镇设梁官公社。

1984年,设梁官区。

1985年,设金官镇。

1987年,设梁官镇。

2005年12月,梁官、金官2镇合并为三川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水胜南区(含今程海、期纳、涛源、片角),无单独的行政建制。

1950年1月,属光华区。

1951年8月,属第三区。

1958年1月,属期纳区、期纳公社。

1969年9月18日,从期纳区划出成立公社。

1984年3月,星湖公社改星湖区。

1988年1月14日,撒销星湖区,设立程海乡,并将原属梁官区的潘茛、仁义(后划分为兴仁、兴文)2生产大队划归程海乡。

2000年8月,程海乡改程海镇。

1957年,属第三区。

1958年,太极、沿江、嘉禾3乡划归太极区,保和、涛源、安坪3乡划归期纳区,上六乡划归热河区。

1960年,成立涛源公社。

1962年,设涛源区。

1968年,设涛源公社。

1984年,区、乡体改时设涛源区。

1988年,区改乡时设涛源乡。

2006年,太极乡并入涛源乡。

2009年10月22日,涛源乡改涛源镇。

清代,为永北土司高氏领地。

民国时期,属永胜第八区云山镇,统称东山。

1950年,属第三区。

1958年,属期纳区。

1960年,从期纳区划出,成立东风公社。

1962年,与东山公社合并为东山区。

1966年,又与东山区分开成立东风区。

1968年,称东风公社。

1984年1月,东风公社改东风区公所。

1988年1月,区乡体制改革,设东风傈僳族乡。

2014年3月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东风傈僳族乡,设立鲁地拉镇。

撤乡设镇后,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域不变,镇人民政府驻原乡人民政府驻地。

清代,为片角约。

民国中期,属第九区。

民国后期,以片角、达旦合称片达乡。

1957年前,属第三区。

1958年,设热河区。

1960年,成立热河公社。

1962年,属涛源区1968年,属涛源公社。

1971年,从涛源公社分设为片角公社。

1984年,设片角区。

1988年,设片角乡。

2014年3月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片角乡,设立片角镇。

撤乡设镇后,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域不变,镇人民政府驻原乡人民政府驻地。

唐贞元年间(785~805年),南诏异牟寻破之,徒居铁桥、大婆、小婆、三探览等川,其酋成斗,族渐盛,自成一部,迁居牛赕。

13世纪,自膛犹隶大理。

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内附。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顺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为十七代世袭子氏土司的领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水胜第四区顺州区(所辖范围梁官、团街、板桥),简称下顺州。

1950年,称第四区。

1984年,改为顺州区。

1988年,设顺州乡,顺州区的板桥、锦江、新河、金民、西山分设板桥乡。

2005年12月,板桥乡并入顺州乡。

2014年3月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顺州乡,设立顺州镇。

撤乡设镇后,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域不变,镇人民政府驻原乡人民政府驻地。

1959年前,属宁蒗县。

1960年,因修建筑羊坪水库划归永胜县城关公社。

1979年,与城关公社分开成立羊坪公社。

1984年,设羊坪区。

1988年1月,设羊坪彝族乡。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后营盘他留城堡烧毁,行政中心移双河村,一度(是地方领导机关)在双河村。

民国时期称德玉乡,今莨峨村并入。

杨子番崛起后,行政中心一度在今玉水村。

其间永华分治,华祝村等划归华坪县,后复归德玉乡。

1950年,属永胜第二区(六德、仁和、东山)。

1958年,与二区分开成立六德区。

后莨峨村划归程海,黎明、大厂、耍腊叉等划归永北。

1957年前,属仁和区。

1958年,与仁和区分开成立六德区。

1960年,成立六德公社。

1962年,与仁和区合并。

1969年,与仁和公社分开成立六德公社。

1984年,设为六德区。

1988年1月,六德区改六德傈僳族彝族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政府在永胜县设12区、64乡、8镇、147闾,东山属二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全县划为10区,东山属第十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废区扩乡,东山属仁里镇。

1950年,属永胜县第二区。

1960年,成立东山公社。

1962年,与东风区合并为东山区。

1966年,与东风区分开设立东山区。

1968年,称东山公社。

1984年,设东山区公所。

1988年,设东山傈僳族彝族乡。

原属松坪区和金官区。

1988年,由松坪区和金官区分设成立光华傈僳族彝族乡。

清代属丽江木土司领地,称上武地和下武地。

民国时期属义和区。

1950年,属第四区、五区。

1958年,设松坪公社。

1960年,属金官松坪片,设片委会。

1969年,复称松坪公社,设松坪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改设松坪区。

1987年,时设松坪傈僳族乡。

1950年,属永胜县第四、五区。

1958年,属顺州区。

1960年,成立大安公社。

1962年,又并入团街区。

1969年,恢复大安公社。

1984年,建大安区。

1988年,大安区改大安彝族纳西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