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前就形成街道。相传,有涂氏从九合乡涂家榨来此摆摊经商,并在原张爷殿至竹林港河段之间设一摆渡埠头,故曰涂家埠。简称涂埠。 [详细] |
始名吴山,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因鄱阳湖地质运动,海昏县城下沉,商业南徙至吴山,遂成集镇,故名。 [详细] |
旧时因杨垅、河桥、西源三处的三股溪流汇集成河,河上原有木桥,于是河曰三溪河,所在村称三溪村,三溪桥镇因此得名。 [详细] |
虬津镇因云山大小山头屏列其南、逶迤而下,形似巨龙,又因修河经白槎至藕塘折向北流,至河头又折流向东,形成一大转向,状似虬龙,故曰虬津。 [详细] |
艾城之得名,众说不一:有说艾氏始居此成村;有说,原建昌县署购艾姓地为城;或说,该县称海昏时,系古艾驿,因此名艾城。 [详细] |
相传来自云山一溪水留经此地,终年不息,溪水流到此平坦之地,河滩较大,故名滩溪。 [详细] |
因辖区内南部一地名梅棠坂(现属白槎镇-古属梅州多棠梨)而得名。百姓故称其为梅棠。 [详细] |
坊即村之意,燕坊的意义就是燕氏后人要继承祖先的意志,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宋初,燕公楠从河南考泰县迁至此。 [详细] |
因将以骆滩、郭家等48个圩联合成一个三角形圩堤而得名。 [详细] |
该地三面环水,“九合圩”意为由九座小圩联合修建而成的大圩。以原辖区九合圩而得名。 [详细] |
所在地为立新圩全线贯穿,以立新圩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前,几个小村经常被淹,群众的生产生活没有保障,所以1967年修建了立新联圩,寓意“立足根本,开拓创新”。 [详细] |
村子建在修河南岸的小山岗上,名岗上,后谐音为江上,故而得名江上。 [详细] |
相传古代因此地多种梅花而得名。后据《建昌县乡土志》载:西乡白槎市古时称梅州,唐时大诗人白居易泛槎(乘竹排)到此赏梅,百姓因其名改名白槎。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