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原州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原州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南关街道因辖区南关街而得名。南关街道境域前身为1949年10月设立的城关市。

1953年1月31日,改为城关区。

1956年,改为城关镇。

1958年,改为公社,同年更名城郊公社。

1962年,复建城关镇。

2003年,撤销城关镇,成立中山街道。

2009年7月,撤销中山街道,设立南关街道、北塬街道、新区街道。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关街道。

因位于固原市城区北部,地势较为平坦,故名。2009年设立北塬街道。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北源街道。

固原县辖镇。固原县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1958年设三营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清水河两岸,距县府40公里。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2.4万。宝中铁路、银平公路、西大公路穿越镇境。辖三营、赵寺、孙家河、老三营、东原、西台、海埫、唐湾、戴堡、鸦儿沟、马路、化平梁12个村委会及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胡麻、瓜果。
古时设驿站,为过往官吏换马休憩之所,人称官停,后演变为官厅。1958年,设立官厅公社、城关公社(同年改城郊公社)。

1962年,城郊公社析设为西郊公社、南郊公社。

1983年,分别被改为官厅乡、西郊乡、南郊乡。

1984年,由官厅、西郊等乡析置程儿山乡。

1994年,程儿山乡改名东郊乡。

2003年,东郊、西郊2乡合并,设立清河镇。

2011年8月,官厅乡与清河镇合并设立官厅镇,并将城郊、和平、西关、饮河、明庄、海堡、郭庄、什里、东郊、东红10个村划归街道办事处。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官厅乡。

开城镇在今无为县境西北,距县城40里,距襄安镇30里。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6.5万。 镇所在地开城桥常住人口近一万人,历来是无为县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开城镇在今无为县境西北,距县城40里,距襄安镇30里。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6.5万。
镇所在地开城桥常住人口近一万人,历来是无为县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历史沿革

开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据《无为县志》记载:“唐武德三年开城县治,在州四十里。”据传设县时,开城所在地有城堡但无城门,故称开城。
远古时期,境内居住着叫蛮夷的先人。夏、商、西周时期,地属古巢国。春秋时期,先后为吴、楚属地。秦灭楚后,属九江郡(今安徽寿县)。
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置襄安县,开城属之。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襄安立开城、扶阳二县。七年,废开城、扶阳二县。开城县故址位于永安河中游河西,今名西古街,为商业街。今县境建制较早的古代县以上治所有襄安、临湖、开城、扶阳等古县城。
北宋熙宁三年(1070)置无为县,始设6个乡,襄安、开城属之。
至民国21年(1932年),行保甲制。8至15户为甲,8至15甲为保。全县计9个区,第六区驻开城,辖153个保。
民国25年,实行区、乡(镇)、保、甲制。全县分4个区69个乡(镇)792个保,开城区辖15个乡169个保。
1939年3月,隶属于0鄂豫皖区党委的舒无地委机关,由庐江县东汤池迁至开城桥附近王家大墩,12月迁至只隔数里之遥的徐家新屋。次年4月,地委机关移驻30里外的严桥。
1938年1月,无为县城遭日机轰炸,无为中学一度迁至开城徐家新屋。
1940年2月,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一度驻地开城桥的徐家新屋、王家大墩两村。
1940年7月,日军侵占无为,开城等城镇相继沦陷,成为日伪据点。
1942年3月,新四军7师沿江支队乘敌人后方空虚,向开城桥等据点发起袭击,重创日伪军。
1943年5月1日,由开城桥出动日寇400余人抢占了羊山头,经朱家渡进至严家桥与敌各路,合击我巢无中心区根据地,进行扫荡“围剿”。
1943年,开城等周边地区成为新四军七师控制的沿长江两岸的广大游击区。
1944年8月,无为全境光复。抗战期间,皖江根据地创办的禾苗烟厂,一度移到开城桥敌区生产,名为“大桥牌”香烟。
1944年10月,新四军奉命北撤后,-县0、县党部机关迁回无城。几日后,桂军176师528团由浙江桐庐进入无为,无为全境为国统区。
1945年6月,皖江行署在无为南乡增设无南县行政办事处,县办事处驻开城附近的苏塘何家祠堂。
1949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皖西第四军分区攻占无城,襄安、开城相继解放。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二十五军、二十七军约20余万人,陆续集合在无为,待命渡江作战。其中,二十四军驻守区域北起开城,沿永安河西侧,伸向襄安至沿江地带。至4月,随着渡江战役的推进,无为全境解放。
1949年7月,无为、临江、湖东、无南4个县级民主政权合并为无为县0。
1949年全县共辖无城、河坝、汤沟、石涧、姚沟、严桥、开城、蜀山、牛埠等9个区和1个襄安直属镇,共109个乡(镇),人口总数为860173人。开城区为第九区,辖开城镇等12个乡(镇)。
建国后,开城一直为无为县的主要区(镇)之一。
2005年底,无为县辖19个镇、4个乡。二坝、襄安、高沟、姚沟、开城、白茆等六个镇成为巢湖市级中心镇。

-三、交通与气候

开城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开——无(城)、开——襄(安)、开——六(店)三条公路南连铜陵、北接巢湖,东达芜湖。永安河横贯南北,常年通航,通江达海。
境内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鱼肥蟹黄,是全县重要的“鱼米之乡”。

-四、名人与历史

开城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抗战时期曾任-装甲兵总司令的徐庭瑶将军。有被称为“擂鼓诗人”的田间;田间墓园及田间纪念馆现坐落在苍翠的羊山东麓。有著名历史学家包遵信,其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在现代中国思想领域颇具影响。
境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众多,其中安庆迎江寺的姊妹寺——迎河古寺就座落在开城桥的永安河畔,暮鼓晨钟,渔舟唱晚,别有韵致。

张易镇位于原州区南部37公里,气候凉爽、湿润,无霜期短,年降雨量200-300㎜,大部分降雨在7-9三个月,属阴湿半阴湿地区,海拔2000-2800米,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马铃薯,生产的马铃薯具有个头大、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深受周边县区群众和外商的欢迎。每年生产的马铃薯还远销于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地,是近年来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也是张易镇的一项支柱产业和原州区马铃薯品种繁育基地。2006年镇0对全镇种植业做了调整,重点是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品种更换,以搞高马铃薯的品质。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人均超过1.8亩。新品种主要有晋薯7号、云南六号、陇薯7号、中心24、虎头、陇薯3号等。[1。
彭堡镇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属于固原市的近效区,土地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缓慢,虽然是川区,群众生活却十分困难,与北部川区的七营、黑城群众生活差距很大。为改变这一现状,彭堡镇党委、0一班人深入农户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充分酝酿,确定了适合彭堡镇发展的新思路,即根据原州区确定的“依市带区、科技兴区、产业富区、工业强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二十四字方针,利用彭堡近郊和土地资源优势,确定了彭堡镇以发展畜牧业和蔬菜产业为主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固原市区的菜篮子、肉篮子大作文章,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彭堡镇干部群众一年来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并多次受到区委、0的好评。2005年,彭堡镇共完成种草面积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建设简草温棚120栋,大家畜存栏7600头,羊只存栏1.6万只。经过吸纳民营资金,开发建设商品房,有力地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彭堡镇养畜业发展势头迅猛,蔬菜全部销完,群众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农民收入增速,经济发展加快,使彭堡镇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稳定发展。
头营镇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是原州区蔬菜产业的“排头兵”。全镇共种植蔬菜1.45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26万亩,温室蔬菜1900亩。预计露地蔬菜亩均产值可达1400元,纯收入800元;温室蔬菜产值达到700万元,棚均收入0.8万元,全镇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260元以上。


  一是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布局结构,培植优势产品,建立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4200亩,起到了典型带动作用;二是引进、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实现品种的科学搭配,主攻越夏辣椒、甜椒、越夏西红柿、西芹和复种大白菜等品种;三是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先进实用技术,控制投入品的使用,提高规范化栽培管理水平;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在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对无公害蔬菜基地给予补贴,提高了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五是加快设施蔬菜园区建设,提高蔬菜产业质量,建设马园、蒋河等蔬菜园区,温室达到830栋,实现了蔬菜的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外向型发展;六是配套建设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客商开工建设蔬菜脱水厂和预冷保鲜库,延长蔬菜贮存、销售时间,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黄铎堡镇隶属于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固原市原州区西北,北连黑城镇,南接彭堡镇,东邻三营镇和头营镇,西靠西吉县沙沟乡和海原县李俊乡和九彩乡、郑旗乡。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黄铎堡镇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北部,距城区47千米。是一个旅游型城镇,镇区建成面积为0.58平方千米, 镇区常住人口为3500人。 2017年总人口为33351人。

2017年12月,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名称由来

须弥山

须弥山

黄铎堡镇,因明朝军人黄成的曾孙黄铎袭官固原卫,并在此镇守,因此改名为黄铎城,又称黄铎堡。也称平夏城。

历史沿革

宋朝,宋微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展筑平夏城作军,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城址。“初名威德,又改名怀德军”,知军种师道。辖七砦(汤羌、灵平、通峡、镇羌、九羊、通远、胜羌)、一关(萧关)、十堡(硖口、东河湾、古高平、镇羌、惠民、结(红)沟、石门、临川、通关、山西)等寨隶之,与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乡)、镇戎军(固原城)互为声援。“东至结(红)沟堡一十五里,西至石门堡一十三里,南至灵平砦一十二里,北至通峡砦一十八里。” [5]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夏兵攻占怀德军,杀其知军事刘诠,通判杜翊。

金朝,金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怀德军为金人所攻占,废除怀德军。 [5]

明朝,军人黄成的曾孙黄铎袭官固原卫,并在此镇守,因此改名为黄铎城,又称黄铎堡。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海原县杨郎镇划固原县(杨郎镇包括今三岔村、穆滩村、铁沟村、陈庄村)。 [6]

1958年10月,属三营公社

1963年04月,增设黄铎堡公社;

1983年10月,公社体制改革,黄铎堡公社改为黄铎堡乡;

2003年07月,撤乡并镇,黄铎堡乡并入三营镇。

2011年0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固原市原州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设立黄铎堡镇,将三营镇西部黄铎堡、农科、黄湾、白河、张家山、杨圈堡、北庄、南城、老庄、金堡、曹堡、何沟12个村和头营镇陈庄、三岔、穆滩、铁沟4个村地域划归新设立的黄铎堡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地黄铎堡村。 [7]

2011年08月,黄铎堡镇正式挂牌成立。 [8]

2011年09月,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闽宁合作”项目援建的生态移民纯回族村丰泽村成立。 [9]

2013年05月,黄铎堡镇和润村正式成立,是原州区2013年县内移民村,汇集了来自寨科、炭山、黄铎堡等乡镇19个行政村的580户移民,其中回族441户、汉族139户。

中河乡因境内主要河流中水河得名。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大营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中河乡。

1953年1月,增置中河区。

1956年11月,撤销中河区,并入大营区。

1958年4月,撤销大营区,中河乡改为县直属。

1958年10月,为中河公社。

1983年,公社改中河乡。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

 河川乡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南24 km,地理位置东经106°26′-106°30′,北纬35°59′-36°03′,海拔1 534.3~1 822 m,年均降水量420 mm,年平均气温7℃,干燥度1.55~2.0,属半干旱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全乡总面积为20.3万hm2,可耕地面积13.2万hm2。[1]

 炭山乡地处原州区东北部75公里处,属东部干旱片带,区域特点是山高沟深、地形破碎,平均海拔1670米,地域面积25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4032户19259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全乡11个村支部,农民党员318人。全乡绝对贫困人口732户,3660人,占总人口的19%。总耕地面积10.2万亩,人均耕地5.3亩,属山旱地,已退耕4.5万亩。全乡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农作物以春小麦、洋芋、胡麻为主,养殖业以牛、羊为主。目前全乡牛存栏4198头,羊存栏13332只,生猪存栏236头,家禽存栏1180只,圈棚1080栋。2005年人均纯收入1119元,其中劳务收入占45%,畜牧业占20%,农业及其他收入占15%,为原州区最贫困的乡镇之一。

-二、乡情特点

自然条件恶劣

  一是地理条件差,大山与深沟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极为困难,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二是土地贫脊,全乡耕地10.2万亩,属低产旱田,由于地面坡度达15%以上,所以水资源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年降水量100-360mm,是全区最干旱的地方。

自然灾害频繁

  由于人为不当开发和破坏,使资源环境不协调。全乡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干旱少雨,草场逐步退化,农田撂荒严重。各种自然灾害交替出现,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干旱、风沙、冰雪和霜冻等自然灾害。今年春季耕地干土层达30厘米以上,土壤含水量不足5%。

基础设施落后

  各村普遍存在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种地难现象。各村普遍无三级村道,运输工具主要有三轮车或马、驴等牲畜。从而影响农产品加工和外销,制约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造成困难。各村校舍紧张,教师紧缺,存在适龄儿童上学难现象。全村有学校25个,其中完小11个,教学点13个,学生2302人,专职教师96名,雇教27名。全乡有8001眼水窖,无大型引水工程。2006年全乡靠拉水生活的农户近30%(1213户5778人)。
  当地人口基数大,农民文化素质较低,造成人力资源匮乏。

寨科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固原县东部的边远山区,回族部群众认识到贫穷落后的山区要想富裕趄人口占总人口的78.5%。

乡情概况

  该乡过去教育事来,必须学文化;少数民族不但要在政治上业发展缓慢,部分群众对子女上学不重视,翻身,而且也要在经济文化上翻身。同时,尤其是回民于女上学更困难,造成适龄儿童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奖入学率低,据统计,1983年适龄儿童入学率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建立了乡、只有56%,居全县倒数第一。面对这种情村两级教育-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况,乡党委、乡0组织各村党支部、村委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83%。

  寨科乡地处原州区东部山区干旱地带,农民收入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退耕还林补助,农民补贴,农牧业收入,劳务收入,其中退耕还林补助和农民补贴款占总收入的35%,农牧业收入占15%左右,劳务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50%左右。2007年上半年持续的干旱造成夏粮绝产,秋季作物也由于失去最佳种植季节,减产过半。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寨科乡党委、0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全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6元,比上年增加了12.6个百分点,确保了农民在大旱之年减产不减收。
  抓好“两个确保”。一是确保信息畅通。农民最需要的是信息,特别是务工信息,这是做好劳务输出的基本保证。乡劳务站及时收集和整理劳务信息,通过乡村干部把信息送到千家万户,让他们自主选择。二是确保服务到位。
  第一做好输前宣传服务.乡0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如2007年3月份组织输出中,乡村干部从-到一般干部冒着风雪严寒,走村串户,及时向农户发放务工信息,从宣传劳务信息入手,及时了解务工人员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外出务工。第二做好输前培训服务.通过对务工人员进行务工常识、法律以及艾兹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法律知识,增强务工人员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做好输送服务。每次组织输出,派专人护送,严格安全措施,提高组织输出的影响力,从而扩大组织输出,增强组织输出人员的稳固性。第四做好维权服务和输后服务。乡劳务站制作务工人员联系卡,务工人员在务工单位有什么疑难问题时,及时与乡劳务站取得联系,劳务站接到务工人员电话后,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进了0与每个务工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动向,进行跟踪服务。一方面深入务工企业了解掌握务工人员食宿、工资待遇、劳动状况等关系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问题,为务工人员家中反馈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让其家人放心。例如:乡长戴培义同志利用在福建挂职学习的有利时机多次到福建艺阳、润泰等数家企业,与寨科乡务工人员谈心交流,反馈家庭信息,增强了务工人员的稳定性和务工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扩大了对福建、北京等地的组织输出;另一方面寨科乡初步建立务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07年与固原人寿保险、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建立业务联系,对务工人员进行人身保险常识的宣传教育,通过0引导务工人员自愿参保达816人,参保人数占总输出人数的20%以上,增强了务工人员的保险系数。
  做好五个“结合”。即区内与区外输出相结合,长期务工与短期务工相结合,自发与组织输出相结合,0引导输出与经纪人带队、中介组织输出相结合,体力型与技能型输出相结合的输出原则。乡党委、0立足于本乡实际,根据务工人员的实际要求,提供与务工人员相适应的各种务工信息,经纪人充分利用他们灵活、便捷的组织输出形式,适时带领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同时利用中介组织,依靠稳固的输入基地和完善的用工机制组织输出。2007年寨科乡通过0组织输出1169人,中介组织输出1487人,经纪人和能人带队输出924人,初步形成了乡党委、0组织,乡劳动服务站牵头,乡村组干部协作,能人带队,中介组织参与的新输出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