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卓尼设置局柳林镇。 1950年10月,设卓尼藏族自治区柳林区。 1958年,撤区并乡改为柳林镇。 1959年1月,临卓两县合并后改为临潭县柳林公社。 1962年,恢复卓尼县建制后改称城关镇。 1986年5月,改称柳林镇。 |
1949年以后,历属柳林镇、多坝乡、木耳乡、洮南公社、博峪乡等。 1965年底,多坝、木耳2乡合并。 2002年1月17日,撤乡建木耳镇。 |
民国元年(1912年),曾设录竹乡。 1949年后,设临潭县录竹区。 1958年,临卓两县合并时划分在临潭县设录竹公社。 1962年,恢复县制后初设扎古录乡,后改设扎古录公社。 1984年,改为扎古录乡。 1998年,撤乡建镇,设扎古录镇,隶属卓尼县。 |
1949年后,在达子多村设洮南工作组。 1953年,成立洮南区。 1957年,撤区并乡命名为卡车乡,后与大族乡合并命名洮南公社。 1959年,临卓两县合并统属柳林公社洮南大队。 1962年,与大族分离单独成立卡车乡。 1966年,正式命名卡车公社。 1982年,复称卡车乡。 2006年,卡车乡与大族乡合并,成立喀尔钦乡。 2017年4月,撤销喀尔钦乡,设立喀尔钦镇。 |
1949年,前属会川赵土司卓尼杨土司、临潭昝土司分管。 1953年,划归卓尼县设新堡区。 1958年,临卓合并后,改为新洮公社。 1963年,改新堡公社。 1982年,改为新堡乡。 2006年,与柏林乡合并,建卓尼县藏巴哇乡。 2017年04月,撤销藏巴哇乡,设立藏巴哇镇。 |
1949后,隶属柳林区四分乡。 1953年底,西尼沟村划入卓尼属该乡辖领。 1962年,临卓分县后,将原洮河北岸辖地郑旗山、总寨旗、秦关山、地纳山、若巴山等6个自然村划归临潭县,同时将南岸的屯军地温旗、羊化2村划给纳浪乡。 |
1949年前,历属土司插花辖地,与岷县后土司、卓尼杨土司、临潭昝土司、会川赵土司分别辖领。 1953年初,设新堡区。 1962年,设洮砚乡。 1965年,拉札乡并入洮砚乡。 |
民国元年(1912年),卓尼设治局曾设洮北乡。 1949年,后设洮北区。 1958年底,与临潭合并后称洮北公社。 1965年,撤裁那子卡乡并入阿子滩乡。 |
明朝永乐年间从青海的勺扎迁来。 解放前属卓尼县杨土司他那,皖麻,包吾什,卓逊旗和国民党卓尼设治局北山乡,解放后属卓尼县洮北乡,1958年临卓两县合并后属临潭县城关公社,1962年分县后属卓尼县申藏乡,建申藏公社。 1968年改为申藏公社。 1982年成立申藏乡,2018年申藏乡改为申藏镇,沿用至今。 |
1949年前后,境内完科洛、俄化隶属北山区;沙冒、康木车一带属录竹区。 1962年,恢复卓尼县建制后,设完冒、沙冒2乡。 1965年底,沙冒乡归完冒乡。 2017年,撤乡改镇。 |
1949年前,属卓尼杨土司车巴旗和国民党调治局录竹乡。 1949年后,属尼巴乡。 1958年,临卓两县合并时,改录竹公社一大队(住地尼巴村)。 1961年,临卓分开后改为尼巴乡。 |
民国元年(1912年),属卓尼设治局录竹乡。 1953年,曾于此设贡巴区。 1954年,与录竹区合并。 1962年,卓尼县恢复建制后,始于此设刀告乡。 |
民国元年(1912年),设北山乡。 1949年后,北山区公所曾驻此地。 1962年初,成立恰盖乡。 |
1958年,临潭、卓尼两县合并后,划归临潭县冶力关公社。 1962年,两县分设后,设康多乡。 1965年底,与临近杓哇乡合并,仍称康多乡。 |
新中国成立以前,杓哇地区属卓尼杨土司杓哇旗管辖。 民国时期卓尼设治局时,杓哇地区属北山乡管辖。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5月10日,杓哇地区属卓尼县北山区杓哇乡管辖。 1957年底,改旗设乡,设立杓哇乡。 1958年11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杓哇地区划归恰盖人民公社管辖。 1958年12月20日,临谭、卓尼两县合并后,杓哇地区划归临潭县冶力关人民公社管辖。 1961年12月25日,恢复卓尼县建制。 1962年1月,成立杓哇乡。 1965年9月1日,撤销杓哇乡,并入康多乡。 1968年12月25日,康多乡更名为康多人民公社,并成立康多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在杓哇地区设立光尕、大庄2个生产大队。 1981年,康多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康多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9月,撤销康多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康多乡人民政府,在杓哇地区设立光尕、大庄2个村民委员会。 1986年10月26日,设立杓哇土族乡,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