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百户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勇敬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百户乡,1936年为新三区百户乡,1939年属勇敬乡,1943年勇敬乡改百户乡,1946年属卯洞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设卯洞区,百福司镇成立街道办事处。 1963年冬,成立街道居民委员会,下设上、中、下3个居民小组,2001年9月成立桂林书院社区居委会。 2002年5月,来凤县民政局以五号文件确立,更名为百福司镇桂林书院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土司制度时期属百户司。 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勇敢里。 民国三年至1939年属勇敢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百户乡,1946年改卯洞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属五区河东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于河东新安片,1984年6月属于河东乡新安村,1990年9月选举产生村委会;2008年更名为兴安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百户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勇敬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百户乡,1936年为新三区百户乡,1939年属勇敬乡,1943年勇敬乡改百户乡,1946年属卯洞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五区捏车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期属河东大队捏车片;1984年改称捏车坪村;1990年9月选举产生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属五区河东乡,1975年成立河东管理区冉家寨片区;1984年6月改为冉家村,1985年成立冉家村村民委员会。 1990年9月选举产生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
土司制度时期先后属卯洞安抚司、百户司。 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勇敢里。 民国三年(1914年)至1939年属勇敢乡,1943年改为百户乡,1946年属卯洞乡;解放后1952年10月属五区河东乡,1959属河东管理区,1975年属于河东大队舍米片区,1985年更名为舍米湖村。 1990年9月起选举产生村委会,至今地名未变。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10月起属河东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为合光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属河东大队;1959年属河东管理区,1984年改为河东乡,1997年4月属河东管理区,2001年3月撤销管理区分为五个村,此地名合光村,2002年10月选举产生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10月属五区虎头乡,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期成立金美大队1984年10月更名为虎头落大队,1984年10月换届选举产生虎头落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至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10月属五区新寨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称星光大队;1981更名为新寨沟大队;1984年改为新才沟村,1985年成立新才沟村民委员会。 1990年9月选举产生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10月属五区月亮乡,1958年属月亮大队,1981年8月月亮大队分为安抚司、洞塘坝、木车坝、怯道河四个大队,属安抚司大队;1984年6月由月亮大队更名为安抚司乡;1997年4月改为安抚司管理区;2001年3月定名安抚司村;2002年10月选举产生村委会,更名为安抚司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10月属五区木车乡,1958年成立月亮大队,1981年8月原月亮大队分为安抚司,洞长坝,木车坝,怯道河四个大队,属木车坝大队;1985年更名为木车坝村,同年成立村委会,1990年9月选举产生村委会,至今村名未变动。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10月属五区月亮乡,1956年12月属月亮指导组,1958年属月亮大队;1981年8月原月亮大队分为安抚司、洞塘坝、木车坝、怯道河四个大队,属怯道河大队;1985年改为怯道河村,成立怯道河村民委员会。 1990年9月选举产生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10月属卯洞月亮乡;1958年属卯洞公社月亮大队;1981年8月月亮大队分为安抚司、洞塘坝、木车坝、怯道河四个大队,属洞塘坝大队;1984年更名为洞塘坝村,并沿用至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10月属五区高洞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成立高洞一大队、高洞二大队、高洞三大队,1959年设高洞管理区,1980年分别更名为枹木坪大队、老岩孔大队、肖家坝大队,1984年6月属于高洞乡,1997年4月更名为高洞管理区,2001年3月撤销管理区,2002年10月肖家坝、老岩孔、代家湾三村合并后更名为高洞村,成立高洞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属于四区荆竹乡;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命名为金星大队;1980年12月更名为荆竹堡大队;1985年改为荆竹堡村,成立荆竹堡村民委员会;1990年9月选举产生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
宋仁宗至清前期土司制度时期属卯洞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属达德乡仁育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四区,1933年属四区仁育乡,1936年为新三区仁育乡,1939年属仁育乡,1943年仁育乡改为安抚乡,1946年属安抚司乡,1947年实行保甲制度。 1949年11月来凤解放时仍沿袭旧制,1952年10月属五区和平乡,1956年12月属卯洞指导组,列入荆竹乡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和平大队;1980年12月更名为安家堡大队;1984年更名为安家堡村,当年成立村委会;1990年9月起选举产生居委会,并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