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陈策楼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陈策楼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村内西北部有一自然湾名为范家岗,湾内有百年古市范家岗街,故而得名。
内有一居民点名为王家岗,是商户聚集做生意的地方,附近村民都到此赶集,故而得名。
村内有众多的李姓人长期定居在三个居民点落,繁衍生息、代代延续,分别称为“李家咀”、“李家湾”、“李家旧湾”,最后以“李家湾”户多人多而为村命名。
村内有一居民点名为陈家寨(又名寨湾),据说最初该地三面环山,对面有一个大水塘,很像一座山寨,山脚下居住着二十多户陈姓人家,故而得名。
张姓最多,最初原有七个湾首次两字均为“张新”,并且有一自然湾“张新湾”位于村内地理中心,故而得名。
该行政村内曾有一座小寺庙名为“雨山寺”,故名。
内有一条街叫“程德岗街”,迄今说有一百多年历史,是附近居民做生意、购物的中心市场,故以此而命名。
据传很久以前,这里的高山下有一大片塝田,有一只白虎从山上跑下来践踏庄稼,时间长了,这一大片塝田颗粒无收,人们也不敢在此耕种,称这块地方为“白虎塝”,后“塝”慢慢演变为“榜”字,故而命名。
历史上在烽火山东北部山腰建有一座“半山庄寺庙”,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这里都要开展庙会和灯会,会前擂鼓手必在山脚下擂鼓呐喊,回音响彻四方,人们就称这里为“擂鼓山”。位于擂鼓山脚下,故而命名。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居住着一大批外地不同姓氏的移民,后来发生了一种不明瘟疫,他们之中有周、刘、倪、王、奚、陈六户人家共同修建了一座寺庙,建好后组织群众天天求拜,保佑平安,于是称该庙为“六庙”,并以此作为村名。现庙已拆除。
传说在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很富裕的人家,修建了一栋高两丈的古式木楼,大门前还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园,各种鲜花绽开,吸引了附近很多村民前来欣赏,故而命名。
据传明朝时期该地居住着陈姓家族,其中有一人在朝为相,陈姓人于是横行乡里引起群众不满。陈姓宰相去世后在当地修了一座高大的陵墓,将该地命名为陈家陵。后又迁来一大批杜姓大户,与陈姓争名,最后去黄州县府打官司。官府认为,以现在居住的大姓确定地名为好,经过比较杜姓人口更多,于是将“陈家陵”改为“杜家陵”,并将村内一座小土坡命名为“杜家陵山”。后慢慢演变为“杜家林”。故而得名。
内有一居民点名为陈策楼,是陈潭秋烈士的故居所在地,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