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陈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陈埭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据古时有官家、富户于该地设置上下两个储粮之仓。后有谢、黄、纪、陈、王诸姓迁于下储粮之地聚居,该地遂成村落,村于此得名下仓。又以方言谐称为下村。后又以有霞光辉映、紫情朝堂之号而雅称村名为霞村。
苏厝以苏氏最早开基于此,所居之宅闽南称为厝,故名苏厝。
大乡原属涵口村分居的一个自然村落,因其人丁繁衍发展比原母乡(涵口)还大,故名。
涵口旧称涵透。据传陈姓开基祖先从青阳山迁于该地有个可通透溪水入海的涵洞而居,始称村名为涵透,后以其村落位于溪流入海涵洞口的地理特征而习惯衍称为涵口。
该地古称茅坂,因地处沿海滩涂围垦以后,茅草遍长的山坡而得名。后又以村座落于九十九溪横卧下游的山坡地而演称为横坂。另外,又以林、许两姓为主要聚居地而分别成为横坂林和横坂许两个自然村。
该自然村曾与洋埭村合称洋埭,并以多为李姓聚居而称洋埭李。1961年从洋埭析出自成大队,因位于涵江水流经海埭而命名为涵埭大队。
该地古为海滩。唐宋间系围海筑埭的烟浦三十六埭之一。因其面积宽广,一片平洋,故称洋埭。又因边有座龙王宫,故别称龙岱。由林、李二姓世居。辛亥革命后,始分为洋埭林、洋埭李二村。村委会以所辖自然村洋埭得名。
该地古为海滩,南唐始,陈洪进围垦筑埭,该地为烟浦三十六埭之一的烟浦埭,并有上下浦之分,其大者为上烟浦,上烟浦逐渐衍读为庵上。又围垦筑成烟浦埭后,该地上烟浦建有一庵,据说为供人们祭祀海神和朝拜。后此庵上方逐渐聚居称村落,故村名又庵上庵兜之称。村委会其驻地自然村庵上得名。
该地古为海滩。唐宋间为烟浦三十六埭之一的万春埭。村因埭得名万春。后因地处泉州湾突出部之尾端,故即改称为海尾。又雅称海美。
据清康熙间围海造田建村时,村边露出一片石盘,并遗有仙人足迹。后住民于村头建一座庙宇,写有仙迹古地。村委会以其所辖自然村仙石命名。
古称高登,据南宋永宁卫高氏家族携眷籍捷足先登于此开埠,故名。后因村落所处地势较高,且曾因洪水泛滥冲刷该地成坑洼,故改村名为高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