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崇仁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崇仁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巴山镇现址为县署所在地始于唐代广德二年(764),当时以崇仁河为界,桥南为民城(又分为东耆、西耆),桥北为官城(又名北耆),县署设在官城;明代中叶筑南、北两城城垣;清代设里制,分东耆、西耆、北耆三里;民国前期沿袭清制,1931年推保甲制,设区署,巴山镇为第一区;1940年撤区设镇,分为桥北、桥南两镇,1944年两镇合并为巴山镇;1949年前属县一区,仍分官城、民城;1949年7月改名城关镇,1952年改城关镇为城关区;1953年复为巴山镇;1958年10月成立城关人民公社,辖中大、文溪、西路、桥北四个居民管理区,宝水、巴山、石庄、乐丰、桥北、永胜、和平、罗枧、宝塔、文溪、小港11个大队;1961年改称巴山镇人民公社,1966年8月更名为红旗镇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复名巴山镇人民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乡,仍设巴山镇;2001年10月,撤原沙堤乡、郊西乡并入巴山镇;2010年7月,原永胜机械厂、江西第一木材厂社区并入巴山镇,得名后沿用至今。

清末,境域隶属原崇仁乡辖区,设有司署。

1916年,设凤岗区,为县属第四区。

1933年,设凤岗为特区,辖崇仁第五、第七及宜黄第二、第三、第五共五区,直属南昌行营,特区不设区政府,设政治局。

1933年6月,崇仁县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为苏区县府驻地,辖4区15乡。

1935年撤特区,仍为县属第四区,辖凤岗、港下、山斜、登仙、谷岗、太平6乡。

1946年,改区为派出所,但区设置不变。

1949年,凤岗仍为县属第四区,1956年,撤区并乡,1957年,转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设立凤岗公社;1961年至1962年,先后分立港下、山斜公社;1968年,与港下、山斜、桃源、张坊合并为凤岗公社;1972年,原桃源、张坊划出;1984年6月,港下、山斜划出,同时改凤岗公社为相山乡;1985年3月,改相山乡为相山镇。

2001年10月,撤山斜乡、港下乡,并入相山镇,得名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分属二区航埠乡、临川七区博溪乡和梅溪乡;1949年-1956年分属二区洋陂、严陂、古塘、航埠、程坊和三区七分乡及临川博溪乡、梅溪乡;1956年分属航埠、严陂和临川梅溪乡;1958年成立航埠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古塘、周舍、七分等大队另组严陂公社;1969年社队调整,古塘、周舍划回,临川龙溪公社下章大队划入并属航埠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乡,1993年4月撤乡建镇,并沿用至今。

1949年前分属二区南岸乡、孙坊乡;1949年10月分属三区南门、下港、月塘、安仁、清水、吴坊等乡;1956年并成月塘、南门、吴坊三个乡;1958年10月成立孙坊公社,1961年又分为孙坊、南门、白鹭公社,1962年南门复入孙坊公社,1968年白鹭也并入孙坊公社;1977年白鹭划出;1984年10月撤社改为孙坊乡,1993年撤乡改为孙坊镇,得名后沿用至今。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属礼贤乡十三都和十四都、青云乡的十都和六都。

1927年,废都设河上区,二十四年改为区属,辖区分属一、三、五区;1938年,改为乡公所。

1950年4月成立河上区人民政府,五月撤区成立乡人民政府,1958年9月,成立河上人民公社,辖河上、三山,东来,1961年成立三山工作片委员会,辖河上、东来、元家、三山、白陂五个公社及罗山垦殖场,1964年9月复称河上人民公社,辖东来、三山、河上五个公社及罗山垦殖场,1972年三山划出,1977年东来划出,1984年6月河上公社改为河上乡,1985年10月撤乡改为河上镇,2001年9月撤东来乡,并入河上镇,得名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县一区礼陂乡,1950年属六区礼陂乡;1952年分为礼陂、左坊、洋陂、徐坊、沧源五个乡,1956年撤区并乡,设礼陂、徐坊二乡;1958年成立礼陂公社;1961年分贯桥等六个大队另立贯桥公社。

1963年许坊公社并入礼陂公社,1971年又分离出礼陂;1984年6月撤社改乡,1993年4月撤乡设镇,并沿用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三区马鞍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属五区马鞍、中洲、汤溪、炉坊、老庙和谢坊六乡,1956年并为马鞍;谢坊和中洲乡。

1958年属汤溪公社,1960年秋划入公溪镇,1961年冬划回崇仁县,分成汤溪、谢坊两个公社。

1964年汤溪、谢坊合并为马鞍公社,1968年白陂公社并入,1972年与白陂分开,仍称马鞍公社。

1984年马鞍公社改为马鞍乡。

2001年12月马安乡改为马鞍镇,得名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分属县一区民城镇、三区沔浒乡,1949年后分属一区官山、石庄、水库和罗溪乡。

1958年成立官山公社;1968年并入红旗镇,1972年分开,设立石庄公社;1984年6月,撤公社改乡,得名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分属二区南岸、白鹭、孙坊、航埠和一区许坊等乡;1949年-1958年分属二区严陂、刘渡、吴坊、新民、艾坊等乡;1958年分属沙堤、礼陂、孙坊、航埠等公社;1968年分属沙堤、孙坊、航埠和郭圩公社。

1972年2月由沙堤、孙坊、航埠、郭圩四公社的边缘大队组成大塘人民公社,1983年9月更名为六家桥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为六家桥乡,得名后沿用至今。

1961年成立白鹭公社,辖白鹭、汀桥、崔家、花园、上付、东坪、乐家洲大队;1969年并入孙坊公社;1977年恢复白鹭公社,并增加李家、吴坊大队;1984年6月撤社改乡。

1984年9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成名改为白路乡,得名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三区三山乡和白陂乡;1949年10月属县第五行政区三山、流坊、长賸、塘坪和张家乡;1956年合并成三山、流坊两乡;1958年分属河上公社和罗山垦殖场,1961年成立三山人民公社,1968年并入河上公社,1971年5月复立三山公社;1984年6月撤社设三山乡,得名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三区白陂乡,1949年-1956年分属白陂、笔架、座陂三乡,1956年白陂、笔架、座陂合并成立白陂乡;1958年归属汤溪人民公社,1960年汤溪公社分成谢坊、马鞍、白陂三个公社,1968年复并为马鞍人民公社,1972年分出,重设白陂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撤社,更名为白陂乡,得名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隶属崇仁县一区桃源乡、三区沔浒乡、四区凤岗乡;1950年隶属第四区袁坊、张坊、桃源、游坊、简桥、龙源六乡;1956年撤区并乡分属桃源、袁坊、张坊三乡;1958年成立桃源人民公社;1960年秋张坊、沙洲、游坊、奥村划入乐安公溪镇,1961年底划回;1968年扩社,隶属凤岗公社;1972年划出,复为桃源公社;1984年撤社改名桃源乡。

2001年10月撤张坊乡并入桃源,仍名桃源乡,得名后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一区许坊乡;1950年隶属六区,分属许坊、中坊、黄坊、谙源4乡;1956年撤区并乡,分属许坊、黄坊、谙源3乡;1958年建立许坊人民公社;1969年扩社,隶属礼陂公社;1972年从礼陂公社划出,设许坊公社;1984年撤社,设许坊乡,得名后沿用至今。

同治十二年(1873),分属长安乡恭命里十二都、福作里二十三都、礼贤乡道化里二十五都、道德里二十六都;1928年属六区;1940年设贯桥乡;1949年5月属城关区,8月划入第六区,设郭圩乡;1958年10月划入礼陂人民公社;1961年6月从礼陂公社划出设郭圩公社;1964年10月划贯桥公社入郭圩公社;1968年11月扩社并队,将原属郭圩公社的娄下大队划出,将严陂公社的罗家,方家两个大队并入;1972年2月将艾坊大队划入大塘公社。

1984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改为郭圩乡,得名后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