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楚雄市西舍路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楚雄市西舍路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1、村情概况。达诺村委会位于西舍路镇东北角,辖区国土面积为28.64平方公里,东与中山普掌村委会相连,南与西舍路村委会相连,西与景东县接壤,北与安乐甸村委会相邻。该村地处高寒冷凉地区,最低海拔960米,最高海拔2987米,气候成垂直变化;全村有耕地面积2117亩,其中水田314亩,旱地1803亩;2016年全村人均有粮43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610元。

2、人口状况。达诺村委会有22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2018年末有农户514户,人口2284人,其中农业人口2169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801人,占总人口80%。

3、社会民生。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2183人,参保率达97%;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79人,参保率达92%。教育卫生方面,该村有达诺完小1所、村卫生室1个。通电小组有22个,通电农户514户,通电人口2284人。

4、基层组织。达诺村委会设党总支1个,辖党支部4个,党小组11个;有党员103名,其中妇女党员9名,占党员总数的8.7%;少数民族党员52名,占党员总数的66.6%;60岁以上的党员23名,占党员总数的29.5%,80岁以上的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5.1%;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

5、产业情况.该村由于气候成垂直变化,经济发展呈带状,红花椒,青花椒,核桃,芒果,茶叶,烤烟。

西舍路镇清水河村位于西舍路镇西南面,东与安乐甸村相连,北与中山镇蚂蚁村隔礼社江相望,南与景东县接壤,西与南华县相邻,隶属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西舍路镇,距镇政府驻地43公里,距市府鹿城233公里,下辖22个村民小组54个自然村,共有农业人口328户1364人。由汉族、彝族和回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204人。全村国土面积3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20亩(水田260亩,旱地1760亩)。村境内海拔在800-2400米之间,山地立体气候特征显著。高山片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大麦、洋芋、荞等,下片区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核桃、华山松、茶叶、花椒、芒果等。全村畜牧养殖业以养殖鸡、猪、牛、羊、毛驴为主。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经济林果、中药材和务工。201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4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0元。

目前,清水河村党总支共下设4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47名。2018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 5.82万元。清水河村于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75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5%,至2018年共脱贫168户718人。2019年,未脱贫人口存量为7户3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4%。

安乐甸村民委员会位于西舍路镇西北角,辖区面积为29.2平方公里,东与达诺村委会相连;南与哀牢山山脉相连;西与清水河村委会接壤;北与礼舍江相连。距离西舍路镇政府所在地31公里。我村地处高寒冷凉地区,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 2800米,人居住最低海拔900米,最高海拔2500米,气候成垂直变化;全村有耕地面积 987亩,其中水田 137亩,旱地850亩;全村现有2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81户,人口 1202人,其中农业人口1052人;通电281户,通电人口1202人,基本通公路小组有14各小组;设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7名。全村主要以烤烟、核桃、猪牛羊养殖为收入来源,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较低,2018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
1、村情概况。保甸村委会位于西舍路镇东北角,辖区国土面积为28.04平方公里,东与达诺村委会打马坎相连;南与闸上村委会凹泥么小组相连;西与景东县龙街乡新平村接壤;北与达诺村老烧箐小组相连。该村地处高寒冷凉地区,最低海拔1200米,最高海拔2987米,气候成立体性气候;全村有耕地面积1948亩,其中水田127亩,旱地1821亩;2018年全村人均有粮36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780元;该村由于气候成垂直立体性气候,经济发展呈带状,高海拔地区主要发展红花椒,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发展芒果、青花椒、热带水果等。

2、人口状况。保甸村委会有32个村民小组,62个自然村;2018年末有农户547户,人口2249人,其中农业人口2230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801人,占总人口80%。

3、社会民生。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2181人,参保率达97%;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69人,参保率达92%。教育卫生方面,该村有保甸完小1所、村卫生室1个。通电小组有32个,通电农户538户,通电人口2249人。

4、基层组织。保甸村委会设党总支1个,辖党支部4个,党小组16个;有党员78名,其中妇女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7.7%;少数民族党员52名,占党员总数的66.6%;60岁以上的党员23名,占党员总数的29.5%,80岁以上的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5.1%;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

1、村情概况。闸上村委会位于西舍路镇西部,辖区国土面积为28平方公里,东与西舍路村委会相连,南与下岔河村委会相连,西与景东县接壤,北与保甸村委会相邻。该村地处高寒冷凉地区,最低海拔1351米,最高海拔2961米,气候成垂直变化;全村有耕地面积2400亩,其中水田410亩,旱地1990亩;2018年全村人均有粮4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

2、人口状况。闸上村委会有17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2018年末有农户412户,人口1886人,其中农业人1856口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352人,占总人口56%。

3、社会民生。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1674人,参保率达97%;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338人,参保率达95%。,村卫生室1个。通电小组有17个,通电农户412户,通电人口1886人。

4、基层组织。闸上村委会设党总支1个,辖党支部4个,党小组11个;有党员102名,其中妇女党员19名,占党员总数的18.6%;少数民族党员79名,占党员总数的77%;60岁以上的党员28名,占党员总数的27%,80岁以上的党员5名,占党员总数的0.4%;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

5.产业情况.该村由于气候成垂直变化,经济发展呈带状,红花椒,青花椒,核桃,芒果,茶叶,烤烟。

1、村情概况。楚雄市西舍路镇下岔河村位于西舍路镇东南方向,距市府鹿城213公里,离西舍路镇政府驻地28公里,东与朵苴村小中山村民小组相连,南与普洱市景东县太忠乡接壤,西与景东县龙街乡山水相依,北与闸上村委会背达么村民小组交界。全村有耕地1143亩,其中水田239亩,旱地914亩。有国家级公益林700亩,省级公益林9092亩,自留地800亩,核桃经济林10000亩,森林覆盖率87%。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具有得天独厚的林业资源。

2、人口状况。全村总面积28.6平方千米,辖20个村民小组,50个自然村,337户,1352人。居住着汉、彝、白、三个民族,各民族呈区域性居住。

3、社会民生。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1245人,参保率达92%;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05人,参保率达92%。通电小组有20个,通电农户337户,通电人口1352人。

4、基层组织。下岔河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名。其中妇女党员8名,占党员总数的14.8%;少数民族党员38名,占党员总数的70%;60岁以上的党员9名,占党员总数的16.6%;80岁以上的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0.2%;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

1、村情概况。朵苴村委会位于西舍路镇东南方,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辖区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100米至2200米之间, 是一个集高山、半山和河边为一体的立体气候十分明显的村委会。有耕地面积2437亩,其中:水田320亩,人均0.18亩;旱地2117亩,人均1.22亩。2016年经济总收入达15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870元;水弥线以下有耕地450亩,礼舍江两边能开发400亩。

2、人口状况。朵苴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36个自然村;2016年末有农户437户,1756人,其中彝族人口656人,占总人口的37%;有农业人口1596人,劳动力 1215人。

3、社会民生。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1687人,参保率达97%;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600人,参保率达92%。教育卫生方面,该村有平山完小1所、村卫生室1个。

4、基层组织。朵苴村委会设党总支1个,辖党支部3个,党小组12个;有党员71名,其中妇女党员8名,占党员总数的11.3%;少数民族党员26名,占党员总数的36.6%;60岁以上的党员26名,占党员总数的36.6%,80岁以上的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5.6%;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

1、村情概况。德波苴村委会位于礼社江边哀牢山麓,与新村镇隔江相望;东与龙岗村委会接壤,南与新华村委会毗邻,西与景东彝族自治县相邻,北与朵苴村委会相通,距镇政府驻地36公里,距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府80公里;辖区国土面积28.4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339亩,其中水田489亩旱地850亩,人均耕地0.8亩。该村经济来源主要以核桃、花椒、种养殖、菌类及务工等, 支柱性产业没有形成,收入渠道单一,经济收入少,贫困面大,绝大部分农户生活水平还处于贫困线以下,脱贫任务艰巨。

2、人口状况。德波苴村委会辖19个村民小组,40个自然村。至2018年末,共有农户402户1605人;分汉、彝两个民族混杂居住,其中彝族702人,占总人口的43%;该村有农业人口1422人,占总人口的97%,劳动力1102人。低保户77户214人,五保户20户20人。

3、社会民生。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1574人,参保率达97%;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493人,参保率达92%。教育卫生方面,该村有德波苴完小1所、村卫生室1个。

4、基层组织。全村设党总支1个,辖党支部2个,党小组9个;有党员68名,其中妇女党员13名,占党员总数的19.1%;少数民族党员18名,占党员总数的26.5%;60岁以上的党员17名,占党员总数的25%,80岁以上的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3%;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

1、村情概况。新华村委会位于西舍路镇西南方,辖区有国土面积为18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800米,距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218户,人口920人,居住着汉、彝两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4人,全村经济收入以核桃、花椒,畜牧业为主。

2、人口状况。新华村委会有11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村;2018年末有农户218户,人口920人,其中农业人口915人;少数民族人口为234人,占总人口25%。

3、社会民生。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829人,参保率达9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32人,参保率达98.5%。教育卫生方面,该村有新华完小1所、村卫生室1个。通电小组有11个,通电农户218户,通电人口920人。

4、基层组织。新华村委会设党总支1个,辖党支部3个,党小组8个;有党员46名,其中妇女党员8名,占党员总数的17.8%;少数民族党员11名,占党员总数的23.9%;60岁以上的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13%,80岁以上的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0.2%;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

5.产业情况.该村由于气候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产业单一,红花椒,核桃,及养殖生猪。

1、村情概况。龙岗村委会位于西舍路镇政府东南部,距镇政府24公里,辖区国土面积为23.2平方公里,东与新村镇隔江相望,南与双柏县鄂嘉镇毗邻,西与德波苴村相壤,北与朵苴村委会相邻。水弥线横穿集镇,形成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立体位置: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459户1883人,设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党小组11个,党员75人。该村有耕地面积1554亩,林地12600亩。

2、人口状况。龙岗村委会有25个村民小组,25个自然村;2018年末有农户459户,人口1883人,其中农业人口1883人;少数民族人口为880人,占总人口43%。

3、社会民生。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1875人,参保率达97%;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085人,参保率达92%。教育卫生方面,该村有龙岗完小1所、村卫生室1个。通电小组有25个,通电农户459户,通电人口1883人。

4、基层组织。龙岗村委会设党总支1个,辖党支部4个,党小组11个;有党员75名,其中妇女党员12名,占党员总数的10%;少数民族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48.6%;60岁以上的党员14名,占党员总数的9.8%,80岁以上的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1.2%;共青团、妇代会、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健全。

5.产业情况.该村由于气候成垂直变化,经济发展呈带状,红花椒,核桃,芒果,茶叶,烤烟,魔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