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从江县宰便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从江县宰便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宰便社区居民委员会建于2013年。

解放前宰便属禹甸乡第四保,解放初属禹甸乡第四乡,一九五三年三月建政时划属宰河乡,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建社,命名为中心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七年属宰河片,一九五八年属宰便公社宰河工区,同年建队,名为中心农业生产大队,一九六一年属宰河公社,更名为宰便大队,一九八四年八月属宰河壮族自治乡,改称宰便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宰便镇,仍称宰便村民委员会。

村委办公楼成立于2010年。

解放前宰帽属禹甸乡第五保,一九五三年属宰河乡,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建社,命名为“三联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六一年属宰河公社,更名为宰帽大队,一九八四年属宰河壮族自治乡,改称为宰帽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宰便镇,仍称宰帽村民委员会。

村委办公楼成立于2010年;2018年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宰帽村为单建村,村委会设在宰帽寨,村名仍叫宰帽村。

解放前宰近属禹甸乡第五保,解放初属禹甸乡第五村,一九五三年三月建政时划属宰河乡,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建社,命名为宰近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七年属宰河片,一九五八年属宰便公社宰河工区,同年建队,名为宰近大队,一九六一年属宰河公社,仍称宰送大队,一九八四年八月属宰河壮族乡,改称宰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宰便镇,仍称宰近村民委员会。

村委办公楼成立于2014年。

1992年成立宰近村;2018年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宰近村为单建村,村委会设在宰近寨,村名仍称宰近村村民委员会。

解放前宰帽属禹甸乡第五保,一九五三年属宰河乡,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与宰送合建社,命名为“宰送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七属宰河片,一九六一年属宰河公社,宰送大队,一九八四年属宰河壮族自治乡,改称宰送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宰便镇,仍称宰送村民委员会;2018年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将宰送村、摆补村合并为宰送村,村委会设在宰送村,仍称宰便村村民委员会。

解放前宰帽属禹甸乡第五保,一九五三年属宰河乡,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与宰送合建社,命名为“宰送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七属宰河片,一九六一年属宰河公社,宰送大队,一九七九年宰送大队析出,建摆利大队,一九八四年属宰河壮族自治乡,改称摆利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宰便镇,仍称摆利村民委员会;2018年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将摆利村为单建村,村委会设在摆利寨,村名仍为摆利村村民委员会。

解放前宰帽属禹甸乡第二保,一九五三年属二友乡,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建社,命名为“友娘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八年宰便公社二友工区,同年建队,名为友娘大队,一九六一年属二友公社,友娘大队,一九八四年属友娘乡,改称友娘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宰便镇,仍称友娘村民委员会;2018年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友娘村为单建村,村委会设友娘寨,村名仍为友娘村。

解放前宰帽属禹甸乡第二保,一九五三年属二友乡,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建社,命名为“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八年宰便公社二友工区,同年建队,名为和平大队,一九六一年属二友公社,摆虾大队,一九八四年属二友乡,改称摆虾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宰便镇,仍称摆虾村民委员会;2018年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将摆虾村、摆堆村合并为摆虾村,村委会设在摆虾寨,村名称摆虾村村民委员会。

解放前摆所村属禹甸乡第一保,一九五三年划新华乡,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建社,命名为“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七年属联合片,一九五八年属宰便公社新华工区。

命名为红星大队,一九六一年属新华公社,更名为摆所大队,一九八四年属新华乡,改称摆所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宰便镇,仍称摆所村民委员会;2018年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将摆所村、引果村合并为摆所村,村委会设在摆所寨,村名称摆所村村民委员会。

解放前后引东怎江两寨属嘉卢乡第二保,一九五三年划新华乡,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建社,命名为“联合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七年并入摆郎,一九五八年属宰便公社宰河工区。

同年名为宰便大队,一九六一年属新华公社,仍称引东大队,一九八四年属新华乡,改称引东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属于宰便镇,仍称引东村民委员会;2018年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将引东村为单建村,村委会设在引东寨,仍称引东村村民委员会。

2018年3月10日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摆把村、摆朗村合并为新华村村民委员会。

得名后使用至今。

2018年3月10日县政府批复宰便镇并村方案,同意引略村、友能村、分耶村合并为二友村村民委员会。

得名后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