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属新三区黄洋小乡;1953年洋陂、黄草朗、洋坑塘、乌石岭、校椅围组成第四区黄洋乡;1958年公社化,称黄洋大队;1961年洋陂大队、分设洋坑塘大队、乌石岭大队;1963年重属洋坑塘大队;1980年又分设洋陂大队、乌石岭大队;1983年改为洋陂乡;1985年改为洋乌乡;1987年改为洋乌管理区;1999年改为洋乌村委会,沿用至今。 |
明永乐年间立村,命洋坑塘村。 解放初属新三区黄洋小乡;1953年属第四区黄洋乡;1958年公社化,称黄洋大队;1961年称洋坑塘大队;1983年改为洋坑塘乡;1987年改为洋坑塘管理区;1999年改为洋坑塘村委会,沿用至今。 |
1949年后属新四区松佛乡;1958年公社化,称松佛大队;1961年秋称松柏朗大队;1983年改为松柏朗乡;1987年改为松柏朗管理区;1999年改为松柏朗村委会,沿用至今。 |
1949年后属新四区松佛乡;1958年公社化,称黎贝岭大队;1961年秋改为光明大队;1980年复名黎贝岭大队;1983年改为黎贝岭乡;1987年改为黎贝岭管理区;1999年改为黎贝岭村委会,沿用至今。 |
元末立村,称佛子凹。 1949年后属新四区松佛乡;1958年公社化,称松佛大队;1983年改为佛子凹乡;1987年改为佛子凹管理区;1999年改为佛子凹村委会,沿用至今。 |
明代始居,曾称陈前围;后改为松木山;1951年称松和乡;1958年公社化,称松和大队;1961年分队为松木山大队;1983年改为松木山乡;1987年改为松木山管理区;1999年改为松木山村委会,沿用至今。 |
明代中期,刘氏始祖刘光斗与陈氏始祖陈华斌共迁大冚。 后刘氏五世祖刘满圃迁居犀牛陂。 1949年后为犀牛陂乡,也称西牛陂。 辖犀牛陂、大冚;1958年公社化,属松和大队;1967年改为东方大队;1983年改为犀牛陂乡;1980年又改为犀牛陂大队;1983年改为犀牛陂乡,1987年改为犀牛陂管理区;1999年改为犀牛陂村委会,沿用至今。 |
元朝年间,孙氏村民立村,称水口。 解放初属松和乡;1958年公社化,属松和大队;1961年与屏山合称水平大队;1978年屏山分出,自成大队;1983年改为水平乡;1987年改为水平管理区;1999年改为水平村委会,沿用至今。 |
宋代议大夫吴鼎公从广东合同场迁东莞角社,元末吴位南公迁今松木山水库北岸,称宝陂村。 早期属大岭山,1952年后属大朗;1958年松木山水库建设,大部分村名迁居横沥水边、隔坑和横沥圩,只剩15户村名迁到原宝陂村后的山坡上;同年公社化,属松和大队;1959年部分村民迁回;1961年属松木山大队;1967年为宝陂大队;1983年属松木山乡;1987年属松木山管理区;1989年称宝陂管理区;1999年改为宝陂村委会;2001年为松山湖征用地;2005年迁今址,沿用至今。 |
明建文元年(1399),始祖周乙峰从常平周屋厦迁此,取名凹厦。 1949年后为常平区石吓乡;1958年公社化,称石吓大队,属大朗公社;1983年改为石吓乡;1987年改为石吓管理区;1999年改为石厦村委会,沿用至今。 |
1953年,杨梅岭和郑公涌两条自然村合并为杨涌乡;1956年属常平区石吓乡;1958年公社化,称杨涌大队,属大朗公社;1963年并入大朗公社石吓大队;1983年改为杨涌乡;1976年分出,称杨涌大队;1987年改为杨涌管理区;1999年改为杨涌村委会,沿用至今。 |
始祖李伯从东莞罗沙迁此立村;1949年后属水蔡乡;1958年公社化,沙步、沙塘围两自然村合称沙步大队;1962年常平公社土地坑划入沙步大队;1983年改为沙步乡;1987年改为沙步管理区;1999年改为沙步村委会,沿用至今。 |
1949年后属新三区石吓乡;1958年公社化,属石吓大队;1961年从石吓大队分出,新塘围、马坑、莲塘头3个自然村合为新马莲大队;1983年改为新马莲乡;1987年改为新马莲管理区;1999年改为新马莲村委会,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