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乡又名兴隆乡,现有武庙街碑文为证,1953年批准建乡。位于大竹县城东东北方向的铜锣山(中四川省大竹县新生乡山)东侧,距县城38公里。东连重庆市碧山镇,南接罗城乡双溪乡,西依朝阳乡,北邻石桥镇,地理坐标为东径107°24’,北纬30°45’,全乡幅员42平方公里。辖8个村(生龙、小桥、岩峰、二一、铁板、工农、高兴村)和1个社区街道居委会,有59个村民小组,4768户,173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安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铜钵河中游西岸,距县城34公里。面积41.2平方公里,人口1.6万。石(桥铺)达(县)公路过境。辖范家、川堂、安吉、接龙桥、繁荣、东灵、会心寺、响滩坡、红岩、旋顶山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造纸、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羊、蚕为主。旋顶山为风景游览地。……。 |
大竹县辖镇。1953年置周家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置乡,1985年复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38.6平方公里,人口2.9万。大(竹)观(音)公路过境。辖周家、新胜、太平寨、双鱼、安城、月城、金华、柳洲、宝石、新民、康宁、勤俭、高峰寨、齐心寨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化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淡水鱼、生猪、家禽为主。周家变电站在……。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欧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37.6平方公里,人口0.9万。210国道纵贯境内。辖普山、三溪、高松、大坡、鸣山、大堰、高洞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材、粮食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柑橘。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羊、蚕为主。.……。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金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铜锣山西麓,距县城15公里。面积37.1平方公里,人口1.2万。大(竹)石(子)公路过境。辖刘家、花楼、红光、泉泥、金鸡、双井、尖山、铁龙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羊、蚕为主。“前芽”、“毛尖”茶远销东南亚。和平碗厂、金鸡茶厂在境内。境内老龙洞……。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中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同心水库西南岸,距县城18公里。面积36.3平方公里,人口1.1万。大(竹)周(家)公路过境。辖山水、狮子、中山、环山、平台、清凉、牛心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材、造纸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蚕茧。养殖业以生猪、羊、家禽为主。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采气队,县青滩子电站等单位在境内。大口径步枪射击……。 |
大竹县辖镇。1953年置庙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35.1平方公里,人口1.7万。210国道纵贯境内。辖中桔、长狮、火箭、福城、五桂、跃进、老场、高堰、黑水、白槽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农机制造、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产柑橘、苎麻。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采气六……。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石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2.4万。210国道过境。辖五四、严家桥、刘家场、长官坪、三八、炉山、金光、新华、宝华、玉子铺、新兴、同心寨、东方红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麻纺、电力、建材、粮食加工、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产苎麻、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
大竹县辖镇。1953年置童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铜锣山东麓,距县城23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1.6万。文(星)观(音)公路过境。辖童家、天星寨、印盒、玉竹、高岩、河角丘、高坪寨、欣凤、梅子、盐溪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陶瓷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天城公社,1983年置天城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河东岸,距县城28公里。面积33.3平方公里,人口1.5万。石(子)明(滩)公路过境。辖中心、李子、老鸦山、三元、大树、中和、井星、平等、地母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粮食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石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河西岸,距县城34公里。面积33.1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大(竹)石(子)公路过境。辖大屋、段家、新刚、白安、民峰、民主、雨坛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粮食加工、木材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兼产烟草。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多。.……。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新店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双溪公社,1983年置双溪乡。位于县境东部,铜锣山东麓,距县城20公里。面积32.6平方公里,人口1.6万。双(溪)观(音)公路过境。辖文昌、双溪、梁山、响水桐、普照、金星、杨柳河、三青、朝阳、炬光、宝顶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妈妈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黄滩河西岸,距县城14公里。面积31.7平方公里,人口1.7万。高(穴)庙(坝)公路过境。辖永丰、妈妈、长春、荆竹、大石、中梁、槐花、棋林、北斗、九河、石垭、梅岩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土陶、采煤、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兼产苎麻、柑橘。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蚕为主。.……。 |
大竹县辖乡。1958年置双拱公社,1983年改双拱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31.2平方公里,人口1.3万。210国道纵贯境内。辖江水桥、文峰、建设、陶家坝、云林安、广阔、双拱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制茶、粮食加工、农机修配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为原铁道部运输总局局长胡景祥出生地。.……。 |
大竹县辖乡。1953年置神合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铜锣山东麓,距县城30公里。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1.1万。文(星)神(合)公路过境。辖海港、坛水、白腊、方园、红五月、张堂、龙头寨、大柏树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羊、蚕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