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德化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德化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浔中镇属归德场。

宋代,归德乡辖灵化里。

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属在坊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区的建制,浔中乡属浔中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浔中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浔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一区。

1952年,属第一区。

1955年,第一区更名为浔中区。

1958年10月,改为浔中公社。

1984年,公社改为浔中乡。

1991年,撤乡设浔中镇。

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龙得地域属归德场。

宋乾德二年(964年),设龙浔驿,属归德乡灵化里。

元代沿袭宋代建制。

明代,属归德乡坊隅里。

清顺治三年(1646年),属在坊里,县衙驻高卿社上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城区得中联保,联保驻妈祖宫。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一区,区址驻兴南街。

1949年11月24日,德化解放,龙得属第一区,区址驻兴南街。

1950年12月,丫寻中镇设丁溪、英山、高蔡等乡,属第一区管辖。

1951年至1952年6月,德新、兴南、塔雁等城区街道和宝美属浔中镇,丁溪、英山和高蔡设乡。

1952年8月,城区街道和宝美、诗墩、驷蒲等村仍属浔中镇,丁溪、英山和高蔡仍设乡。

1955年1月,浔中镇所辖地域不变,丁增、英山、高蔡、秀湖设乡,均属第一区。

1958年4月,撤区设乡;11月,浔中乡更名浔中公社。

高蔡、丁溪、英山改为大队。

1980年4月,浔中镇更名城关镇。

1981年5月,城关镇改名龙浔镇。

1997年7月1日,龙浔和得中2镇行政区域进行调整,以沪溪南北岸为界,溪北岸的富东街、凤池街划归浔中镇;溪南原属浔中镇的宝美、高阳、丁溪、丁墘、英山、大坂6个村划归龙浔镇。

三班镇古称硕杰。

唐时,属归德场。

宋、元、明代时期,属归德乡归化里。

清代时期,属在坊里硕杰社、蔡径社。

民国早期,属第一区(浔中)三高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称三高示范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成立三高乡人民解放委员会。

1949年11月,称三高乡。

1950年3月,属一区(浔中)三高乡。

1951年1月,属一区三班乡、锦桥乡、高蔡乡。

1952年8月,属一区三班、高蔡、锦桥、奎斗乡。

1956年8月,属浔中区奎斗、三班、锦桥、蔡径乡。

1958年4月,撤区并乡,奎斗、三班、锦桥、蔡径合为三班乡;同年10月,成立公社,属得中公社三班管理区。

1961年7月,从浔中析出成立三班公社。

1984年9月,三班公社改称三班乡。

1991年12月,三班乡撤乡设镇。

宋、明时,先后分属于永宁乡清泰里,善均里、归德乡惠民里,集贤乡嵩平里。

清代早期,属在坊里茅岐社。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为文兴社。

民国时期,先属第二区、后为碧霞乡。

1949年11月,为碧霞乡,属第二区。

1951年1月,设第七区,区址驻霞碧。

1955年12月,第七区改名为霞碧区。

1956年8月,并入雷峰区。

1958年5月,划分为霞碧、苏洋、大溪3个乡;同年11月,成立霞碧公社。

1960年5月,并入浔中公社。

1961年1月,恢复霞碧公社。

1984年10月,改为霞碧乡。

1991年12月,霞碧乡撤乡建镇。

1994年8月,霞碧镇改名为龙门滩镇。

唐代时期,属归德场。

宋、明时期,属德化永宁乡清泰里。

清代时期,属清泰里峰魁社和肖坑社(后改为奎光社),李溪、潘祠、瑞坂属李山社。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编查保甲隶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撤区废联保建乡,蕉溪、雷峰、肖坑属西南乡,李溪、瑞坂、上寨、双芹、荐解属瑞上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设乡公所。

1950年,设德化第二区。

1956年,改为雷峰区;同年5月,改为雷峰乡。

1958年,成立雷峰公社。

1984年,改为雷峰乡。

1992年,雷峰乡撤乡建镇。

宋至明,属德化县永宁乡善均里、清泰里。

清代时期,属德化县清泰里登龙社、南埕社和肖坑社,后改为奎光社,部分属在坊里茅岐社。

民国时期,有各村分别属西南乡、水口乡、瑞上乡和碧霞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漈、南埕、西山属西南乡,蟠龙、连山属瑞上乡,枣坑属霞碧乡。

1950年,高漈、西山、枣坑属二区,南埕、蟠龙属三区。

1951年,枣坑属七区(霞碧区)。

1952年,西山、高漈属二区,南埕属三区,连山、蟠龙属九区。

1955年,新设前锋、许厝乡,属二区,新设梓坟乡,属九区。

1956年,西山、许厝、高漈乡属雷峰区,蟠龙、连山乡属水口区。

1958年10月,南埕、连山、蟠龙、梓垵属水口公社,西山、前锋、高漈、许厝属雷峰公社,枣坑属霞碧公社。

1961年,连山、蟠龙、梓坟、许厝属许厝公社,望洋以南的地区属高漈公社,枣坑属霞碧公社。

1965年,原高漈公社所辖的高漈、半岭、前锋、西山、南埕、枣坑、望洋大队和许厝公社所辖的许厝、连山、蟠龙村、梓垵大队合并组建南埕公社。

1980年冬,增设塔兜大队。

1984年10月,南埕公社更名为南埕乡。

1991年4月,南埕乡撤乡设镇。

唐代,属永泰县归德场。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归德化县。

宋至明,属永宁乡清泰里(淳湖一带属常平乡梅中团)。

清代时期,属清泰里丘坂社、南堤社(淳湖一带属梅中里淳湖社)。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设水口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水口乡属二区。

1950年,设德化县第三区。

1958年10月,成立水口公社。

1984年9月,水口公社改水口乡。

1992年7月,水口乡撤乡建镇。

唐以前,归永泰县归义乡。

唐、宋、元、明,分属归德场、集贤乡新化里、小尤上团、汤泉上团、汤泉里、赤水格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归第三区公所。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成立锦水镇,归赤水第三区署辖。

1950年3月,赤水乡设立第五区公所。

1956年8月,第五区改为赤水区。

1958年4月,撤区,成立乡;同年10月,成立赤水公社。

1984年9月,改为赤水乡。

1992年7月,赤水乡撤乡建镇。

上涌镇最早属尤溪县。

五代后晋乾祐二年(949年),划归德化县。

明代时期,属常平乡。

清代时期,分属东西里和梅上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上涌乡。

1950年,在此设第四区。

1956年,改称上涌区。

1958年,成立上涌公社。

1961年,葛坑、杨梅、桂阳、汤头从上涌公社析出单独设社。

1984年6月,改为上涌乡。

2001年,改为上涌镇。

宋、明,属常平乡杨梅中团。

清代时期,分属梅中里和梅上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四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撤销区、废联保、设乡保,属葛岭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仍称葛岭乡,属第四区所辖。

1951年1月,建第六区公所。

1956年8月,第六区并入上涌区。

1958年4月,成立葛坑区;同年10月,为葛坑公社。

1960年,并入上涌公社。

1961年,从上涌公社析出,恢复葛坑公社。

1984年,改为葛坑乡。

2001年,葛坑乡撤乡建镇。

唐代时期,属归德场。

宋至明时期,属集贤乡永丰里。

明天顺六年(1462年),永丰里并入归德乡坊隅。

清代时期,在坊里上林社。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区的建制,锦福乡隶属浔中为第一区。

1950年6月1日,废除保甲制度,设乡。

1950年12月,锦福乡属第一区。

1956年8月,原盖德所属的第八区并入浔中区。

1958年4月,撤区,区划调整31个乡;同年10月,撤乡成立8个公社。

盖德并入浔中公社。

1961年6月,盖德从浔中中析出,成立盖德公社。

1984年9月,盖德公社改为盖德乡。

2012年9月,撤销盖德乡建制,设立盖德镇。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属尤溪县进城乡;后属德化县进城乡。

宋乾德二年(964年),属进城乡小尤上团。

元沿袭宋代。

明天顺六年(1462年),并入集贤乡新华里。

清顺治三年(1647年),属新化里和尤中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四区尊阳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双阳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四区双阳乡。

1949年11月,属第五区双阳乡。

1950年12月,属第五区。

1956年8月,属赤水区。

1958年10月,属赤水公社。

1961年6月,从赤水公社析出,成立美湖公社。

1984年,美湖公社改美湖乡。

2014年,撤销美湖乡,设立美湖镇。

宋乾德五年(967年),属德化县常平乡杨梅中团。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常平乡杨梅上团。

清顺治三年(1646年),属梅中里和杨半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杨梅境域划分成5个保,分属桂阳、葛坑联保,归德化县第三区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置云溪保和杨梅保,属葛岭乡。

1949年11月起,属葛岭乡。

1950年4月,划归第四区葛坑乡。

1951年1月,成立和平乡,归属第六区。

1952年7月,属第六区和第九区。

置白叶乡,云溪乡。

1953年8月,属第六区。

1956年8月,属上涌区。

置云溪乡、白叶乡、西埔乡。

1958年4月,归葛坑区;同年10月,归属葛坑公社。

1959年5月,划和顺大队归尤溪县管辖。

1960年,并入上涌公社。

1961年,成立杨梅公社。

1979年,和顺大队从尤溪县析出,划归德化县杨梅公社管辖。

1984年,成立杨梅乡。

宋、明,属进城乡汤泉上团和汤泉下团。

清代时期,属梅上里(部分属汤泉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葛岭乡。

1950年,属第四区(上涌)。

1951年,属第六区(葛坑)。

1956年,改属上涌区。

1958年10月,属葛坑公社和上涌公社。

1961年,从上涌公社和葛坑公社析出部分大队,建立汤头公社。

1984年,改为汤头乡。

唐代时期,属尤溪县常平乡。

明洪武十五年(1381年),属常平乡杨梅上团。

清顺治三年(1646年),属梅上里桂阳社。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推行保甲制,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撤销联保,改为桂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桂阳乡,属第四区。

1958年10月,属上涌公社。

1961年,由上涌公社析出,成立溪洋公社。

1981年10月,溪洋公社更名为桂阳公社。

1984年9月,改为桂阳乡。